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5-06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特稿 >>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江苏法院调研时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发言摘要
时间:2016-05-09 16:46:03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者按 

5月6日上午,正在江苏调研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座谈会,听取高院院长许前飞、副院长褚红军的工作汇报,与全国人大代表姜曦晖、吴晓蓓、刘玲和全国政协委员王旭东等进行座谈交流。代表、委员们充分肯定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同时积极建言献策,就法院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局、深化司法改革、加强队伍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现特将代表委员发言摘要刊登。

希望进一步关心铁路法院 

全国人大代表 上海铁路局副局长 姜曦晖

首先我要感谢最高人民法院对铁路法院移交地方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法院系统和地方部门以及铁路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江苏省主要是南京和徐州铁路运输法院于2012年4月纳入国家统一司法体系,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解放了司法的生产力,同时也推动了铁路法院司法水平的快速提升。南京铁路法院2012年成功探索建立了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跨区域办案,实现案件管辖、司法职能、司法公开的快速拓展和提升。过去法院每年处理两三百个案子,现在每年将近3000件,而且没有一件案件被上级法院改判和信访投诉,干警办公、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当然,随着管辖范围的扩大和受理案件数量的上升,也面临一些困难。我专门到铁路法院了解情况,感觉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工作成效很显著,但编制压力很大,也希望周院长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刚才许院长也讲到了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法院,这个考虑非常好,铁路法院过去办案就是跨区域,不可能在一个点上,一管就是一个面,跨行政区域办案是铁路法院的特长。今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听到周院长在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听了特别兴奋,在大会讨论中我们也都认为司法公正最后体现在案件的执行上,也是人民群众判断法治是否真正落实的重要标志,事关国家法律的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解决执行难问题,这在社会各界产生良好的影响和心理预期,我们感觉执行难是长期制约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难题,原因是各个方面的。江苏法院受理案件以及执结率这些大数据都说明江苏法院这几年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所做的努力。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存在“千年不赖账万年不还钱”这样形形色色的,让司法执行不到位难到位的现象,老百姓有时候赢了官司输了钱,打赢了官司输不起时间,随着四个全面战略的推进,人民群众对解决执行难的愿望更加迫切。我提四点建议:

一是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解决执行难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增加获得感,当前环保、食品、医药等公共安全的涉诉问题日益增多,群众十分关注,社会影响非常大。去年江苏法院受理环境资源案件1482件,同比增长256.2%,通过对这些社会公益性很强的案件的审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人民群众也从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司法部门以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解决执行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既回应了社会关注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影响,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司法部门在维护公平公正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赢得社会对法律和司法的尊重。

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打一场解决执行难问题的人民战争。习总书记在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时指出,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形态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等办法,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我认为解决执行难靠某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实现,必须要充分发挥法院的牵头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在整治老赖和诚信问题上,铁路部门主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把公民存在的失信违法行为与高铁购票系统黑名单挂钩,包括南京中院在鼓楼广场醒目位置电子显示屏上公告老赖的相关信息,无锡法院也把老赖的名单广告做到了主城区的地铁口,这些都较好地抑制了失信人的违法行为,推动了执行难的解决。我认识一个老板打电话向我投诉,说拿身份证买火车票,12306和窗口都不卖给他,最后我了解到他是老赖,让他赶快把欠的钱还掉,他后来主动归还了欠款。我感觉执行难仅靠法院是不行的。

三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基层法院员额不够、信息化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

四是注重司法执行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切实提高司法执行工作的效率。江苏高院关于司法公开化做得非常好,比如网上拍卖、网上鉴定,确实对法院地位的纯洁非常有利。谢谢周院长对江苏法院的关心,也希望对铁路法院进一步关心。

提高基层法院在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素质 

全国人大代表 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 吴晓蓓 

江苏法院在信息化建设上成效非常突出,我学的是自动化,又是人大代表和江苏法院聘任的特约监督员,所以我一直在关注和关心这件事,前两天最高人民法院在苏州召开的会议,也是把全球的信息化司法问题作为一个主题。刚才听了两位院长的介绍,我感觉江苏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大框架已经出来了,也显示出了一些基本成效,比如在执行、裁判文书上网方面。我来之前也跟学校法学院的院长交流了一下,网上法院法治化建设对于教育教学有哪些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他说很好,现在案例就是现场打开法院的网站,法院鲜活的,最及时的、最当前的案例作为学生的教学案例,这也是带来的附加效应,而这些附加效应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学生以后都是在司法部门或相关领域工作,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想从信息化建设角度提几点建议:

1.要提高基层法院、法官在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素质。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数字化的管理,更多的是要形成一种大量信息沉淀下来的智库和信息智慧,把人的智慧加在一起,才能变成智慧法院,智慧法院的内涵是非常深的,而基层的法律从业人员定位还不是很清楚。江苏这种情况还是良好的,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基层法院的法官对基本概念还缺少准确的认识,真正要实现智慧法院、智慧司法,基础还相当薄弱。

2.关于智慧法院的认识问题,现在炒得很热的人工智能,今年年初AlphaGo下赢围棋的事件,可能社会都很关心,很有趣的一件事,实际上我们把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从定性问题上升到定量问题,这是很大的进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提升,又把数据问题形成了信息的问题,接下来要把信息的问题转化为智能的问题,AlphaGo做的就是这个事情,而要把智能的问题进一步上升到智慧的问题,这是更高端的,我们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利用智能、信息、数据,而不是依赖智能、信息、数据。对于信息化建设更高层的理解,当然执行层面和建设层面是一步步来的。

3.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美国五角大楼都被黑客入侵,所以我们任何一个地方建信息网络也会有安全问题,信息备份、信息储备,还有利用信息的挖掘,可能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个层面,发达国家已经做到了,他们把我们的信息作了挖掘以后可能会有针对性的措施。信息安全在信息化建设中不能忽视。

4.失信人我们通过很多途径督促他变失信为有信,改变他前期失信的做法,但有的失信人把失信公司名称改了,把个人的名字改了,通过公安局把身份信息改了,同样可以去买票,这就给我们执行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相关部门的协调。

5.信息化建设,硬件建设容易,软件建设难,软件建设也是要投入的,要同样的重视,包括数据的利用,数据的收集不难,数据的处理难一些,数据的利用更难,还有怎么利用的问题。

加强法官的职业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刘 玲 

刚才听了褚红军副院长和许前飞院长的工作介绍,作为一名来自一线的诉讼律师,感到非常的真实,我有几个体会:

1.关于执行。周院长在今年3月13日人民大会堂向所有代表发出向执行难的宣战,特别是报告中讲到用两到三年的时间穷尽一切手段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当时在现场我看到周边的很多代表都在鼓掌。刚才听了褚院长的介绍,我感到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和高级法院围绕周院长的承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感触很深的是网上拍卖平台,我曾为一起刑事案件做辩护,案件涉及一个物品是黄永玉的赝品画,司法鉴定是4000余元,昨天我在广播里听到,南通中院拍卖达到10万元,我感觉网上的拍卖平台非常好,以前我们都不知道罚没款、物到哪里去了,现在知道了,而且由4000多元升值到10万元,这就是网上执行的成果,利用互联网+融入到执行措施中,真正得实惠的是老百姓。刚才听了许院长的工作介绍,江苏法院构建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就这个问题我有感而发,律师以及律师事务所对这个平台反响很好,我觉得律师权利应该是公民权利的延伸。

2.关于信息化。周院长也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我也到过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比省高院还要大,还要气派、震撼。尽管江苏省信息化的硬件赶不上最高人民法院、上海法院,但是我能切身感受到软件非常好。这十几项项目,比如网上立案,律师事务所只要注册以后,当事人的材料可以在网上

向江苏省区域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法院立案、递送材料、交费,案件立案以后注册的在案律师可以去阅卷,可以在网上查阅对方当事人提交的案卷,庭审笔录在家里就可以看了,非常便捷。比如我在盐城,到常州阅卷,来回的路费、时间很多,如果去了以后审判法官不在可能不只去一次,现在极大地方便了律师诉讼,节约了费用,最主要的是安全,我们原来到省高院阅卷有阅卷室,也是非常好的,现在只要办一个条形码,就可以看到电子档,这样卷宗保管也很安全,因为尽管阅卷室有摄像头,但是我们不能排除个别律师在阅卷的过程中改笔录、毁证据等等。另外,网上阅卷也保证了司法公正,因为公开才能促公正,原来诉讼是通过走后门打承办法官电话,通过法官提供信息取悦于当事人,现在不需要了,也就是开前门堵后门,这样也保护了法官。

3.关于改革。江苏的司法改革有很多都走在全国前列,比如各类人员的分类管理,书记员队伍的稳定、书记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法官案件的处理,省高院在书记员的管理上走在全国前列,这个队伍稳定了,对于基础人员起了很大的保障。江苏省院长、庭长办案已经成为常态,原来感觉院长、庭长办案赶时髦,但是这几年,我切身感受到真正做到大案、重点案件、疑难案件、关注度高的案件由院长、庭长来审理了,有的院长或庭长审理的案件要开几次庭。特别是许院长也审理了一个天价案件,关注度之高,影响之大,许院长不止开了一次庭,第一次庭我们都来了,正好是宪法宣誓日,后来也开了几次庭,我们感觉院长办案并不是挑一个鲜,而是确实要把案件办好。不管是司法改革还是信息化建设,我感觉各级法院始终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让老百姓在每一起案件中感觉到公平正义在工作,所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得票率也是在逐年上升,这也是全国人民对法院工作的肯定。我提两点建议:

1.法官的职业保障。我们现在在谈强化法官责任制,责任制在提高的同时,法官的职业保障也要跟上,现在基层法院都讲公安好,悄悄的工资就上来了,法官、检察院员额制雷声很响,但是职业保障还没到位。

2.怎么留得住没有进入员额的助理审判员,许院长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基层法院、中级法院有很多助理审判员有很大一部分在动摇,要离开这个队伍,这怎么能保证以后的人才储备呢。

司法人员生存环境应引起高度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旭东 

我对法院系统非常陌生,我是医生,但是我对法院系统又非常熟悉,因为我爸爸是一个老法官。这几年法院工作做得挺好,各级法院都推送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我都会看。今天听到两位院长的报告,也是非常深刻的学习过程。今年全国两会,两院的报告跟往年相比大受褒奖,对司法工作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好评率不断增加。听了省高院的工作以后我感触非常深,特别是执行的信息化建设,体系非常的周密和完整,系统框架的完整性以及设想的各个层面的东西都做得非常不错,许院长做的司法改革的报告,特别是细节的改革非常好,又严谨又科学,并借助信息化技术形成一个考核机制。

我是外行,只能作为普通老百姓对法院工作谈谈我的感受和我印象最深的东西。

1.对这几年司法工作包括对江苏省高院的工作,老百姓满意度挺高,除了法院工作做得好以外,还有就是省高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宣传,通过宣传让老百姓知道法官工作的艰辛、法官工作的态度,希望以后继续加强宣传。前不久中央台放的《小镇大法官》电视剧,我都看了,虽然有点喜剧,但老百姓就是看着开心,在开心中了解法院。这种类似的工作我们以后还是要做。当然这几年做的已经相当好了,包括法院的先进人物、好人好事。

2.司法人员的生存环境,这值得最高人民法院领导特别是周院长高度重视。基层法官的职业认可度、职业前景、收入待遇、身体健康,有专门的报告,我也了解到法院系统的职业认可度、工作压力、职业前景、经济状态、健康的问题、住房、职业尊荣感、职业保障不足、司法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今天许院长的报告中提到了收入倒挂的问题。在国外,法官的社会地位是极高的。一个法院的法官收入比社会平均水平还低,这是不可想象的事。省政法委领导、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希望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让我们有更好的队伍,队伍的环境非常重要。

3.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江苏省司法改革已经做得非常不错,现在社会的发展也逼着法院的法官要与时俱进,要紧跟形势,预先做一些工作,比如现在案件性质的改变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改变,高科技的犯罪案件以后会越来越多,比如转基因食品、社会环境、食品安全、互联网、贪污腐败等案件,要在这些方面探索规律以及研判如何处理这些案件。

4.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在今天的报告里没提,但是信息安全非常重要,法院也有法院系统的特点,比如有些案件是不能公开的,比如涉及隐私的案件等,同时有些案件,比如银行存款的划拨、冻结,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就是非常大的隐患,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列入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位置,信息安全应该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必须要控制好。

5.在法院审判过程中,我建议还要更多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韩国、日本、台湾法院在执行以及判决时对人文精神给予考虑,法院在裁判案件过程中,该严的严,该人性化的就人性化,这样会更加有利于贴合中国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