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5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 >> 法官随笔 >> 正文
法官当如邹碧华
时间:2015-08-28 15:33:28    作者:邹旭 传国    来源: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法院

邹碧华作为法官职业群体的优秀代表,其留下的精神财富必须得到传承与发扬,特别是邹碧华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让法官职业群体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有了清晰可循的路径以及鼓舞人心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要求,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价值观和重要方法论,作为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及高度专业化要求的法官群体,“三严三实”要求十分契合法官职业的内在要求。从“三严三实”要求的理论高度出发、从法官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若将“三严三实”要求与优秀法官代表邹碧华的精神充分结合,就是把“三严三实” 的原则性要求具体化,就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形象化至法官职业群体。邹碧华精神终将成为永恒,作为一名法官、一位法院领导、一个法律人,他用短暂却厚重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追求,法官群体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在邹碧华身上被具体化、形象化,并集中体现在他的谋事创业上。

作为青年法官,应该像邹碧华那样勇于担当,做一个坚定的法治追梦人。做司法改革的操浆者,敢为人先,一往无前。学习他“燃灯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有思想、有责任,努力把握好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正确对待法官“员额制”,争做勇于担当的表率,切实担当起推进人民司法事业的历史重任。做到以院为家,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力争让自己所办案件都办成“铁案、精品案、和谐案”,在勇于担当中实现作为,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作为青年法官,应该像邹碧华那样加强学习,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辩法析理,提高司法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邹碧华是北大经济法系的本科,北大国际经济法系的硕士、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的硕士生导师、教授,全国知名的审判业务专家。他是名副其实的“疯狂的学习者”。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矛盾,我们一定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把学习放在首位。一如既往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执法办案中践行“三严三实”;认真钻研法律业务,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法律素养;虚心向老法官请教,向人民群众学习,提升驾驭庭审的能力、调处纠纷的能力、裁判文书说理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作为青年法官,应该像邹碧华那样保持激情,热爱工作,尽职尽责,在推进司法事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邹碧华投身人民司法事业26年,虽然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变,却始终保持着对司法事业的激情和热情,让世人感动。作为青年法官,要学习他做事有激情、有干劲,力戒暮气、世故、圆滑,做一个朝气蓬勃、精神振奋、不懈进取、自强不息的人。学习他始终保持探索的劲头,不断增强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研究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向更高层次进取。学习他敢吃苦、肯吃苦、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态度,真正做到以吃苦为乐,以多干为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失败与挫折面前不放弃,勇创一流业绩。

作为青年法官,应该像邹碧华那样注重操守,在司改路、法治路上砥砺前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一个“三严三实”的好法官。“我读过很多法学名著,他们对法官都有经典的论述,但在我心里分量最重的,还是母亲告诉我的,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这是邹碧华发言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我们应该记一辈子。作为青年法官,就应该有这样的操守,有这样的优良作风,牢记“两个务必” 和“八项规定”,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在感情上亲近群众,从行动上赢得群众口碑,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

作为青年法官,应该像邹碧华那样清正廉洁,干净做人、无我做事。学习他在充满诱惑的法官工作岗位上,不怕得罪人,不夹杂个人利益,为司法未来殚精竭虑;学习他恪守规矩,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审判纪律,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学习他时刻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和道德防线,不断增强自身法制意识和廉洁意识,时刻紧绷党风廉政建设这根弦,严格遵守各项廉政纪律,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身防控免疫力,做到干净做事,清白做人。

 “这世间真有楷模,让我辈有所皈依。”作为青年法官,我们应该接过邹碧华的接力棒,牢记“邹碧华精神”,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努力把个人的青年梦、法治梦、成功梦与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打造我们更加出彩的人生。做法官当如邹碧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