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5-06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特稿 >> 正文
乡村和谐的铺路石
——石玉波同志事迹介绍
时间:2014-04-02 17:07:57    作者:刘婷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模范法官----石玉波

                                     图为石玉波同志深入百姓家中讲法释疑

                     图为石玉波同志(右五)当选2011年天津市政法系统“十大优秀法官”称号


石玉波,男,汉族,天津蓟县人,1975年3月出生, 1995年10月进入蓟县法院工作,历任司法警察、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2011年1月被任命为蓟县人民法院上仓法庭副庭长。工作中,他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曾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天津市政法系统“十大优秀法官”和天津市第六届“杰出青年卫士”称号,并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

2012年12月7日下午,正在办公室接待当事人的石玉波因突发脑梗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12月17日溘然长逝,将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37岁。

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

早在还是天津市司法学校的一名在校学生时,石玉波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无时无刻不在用党员的标准要求和鞭策自己。在法院司法警察、书记员等工作岗位上,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仅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一名中专生到大本生的转变,并一举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实现了当一名人民法官的梦想;在担任审判员期间,他以“拼命三郎”的精神,白天开庭、送达、接待群众,晚上加班加点制作裁判文书。庭里案多人少,他就既当审判员,又当书记员;既当办事员干内勤,又当驾驶员干外勤,从不计较工作份内份外,以“五加二、白加黑”的频率忘我工作,以至于庭里的书记员小李把他形容成“是一台永动机”;在担任上仓人民法庭副庭长期间,他主动进位,勇于担当,承担了庭里绝大部分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工作,并坚持定期到企业、农户和辖区内蓟县新城建设项目进行走访,能动地为大局服务。而每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看到妻子那半是埋怨半是心疼的目光,他总是会打趣地说,“谁让咱是党员呢!”看似开玩笑的一句话,却是自律、是操守、是信仰,更是忠诚的体现。

石玉波同志去世后,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大家被深深震撼了。石玉波没有别的遗物,除了柜子里满满当当地塞着卷好的当事人送的锦旗,还有七本装订成册的工作笔记,那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当事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案由、审结情况、执行情况。2010年那册封底写着这样一段刚劲有力的话语:“这是一段历史,这是一个法官的心路历程,认真地办好每一件案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工作笔记,某种意义上和日记差不多,是一个很私人化的东西。面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石玉波是发自心底的感慨,他不可能想到这段话有一天会示人。如果不是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一个对党无限忠诚的人,是不会在这样一个很私人化的工作笔记上写下一段如此崇高的话的。这段话,正是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先进与纯洁的真实写照,在我们这个特别需要重建信仰的年代,石玉波这种精神正是时代所呼唤的。

对审判事业无限热爱

仅在上仓法庭工作的六年多时间里,石玉波一共审结了1930件案子,平均每年300多件,是全院审判员年平均结案数的3倍。而一年正常工作日还不足300天,换句话说,他平均一天要办一件案,至少要开一个庭。一个案子要写一份裁判文书,一份文书平均2000字,300件就是60万字。并且无错案、无超审限、无集体上访、无矛盾激化、无违法违纪。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审理的这么多案件,调解撤诉率达到70%。这中间他还要安排大量的时间阅卷、接待当事人以及参加辖区的一些综合治理工作。如此繁重的审判任务,如此艰巨的审判工作,只有怀着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只有怀着“为民司法”的强大信念支撑,才能担当。

石玉波对审判事业的热爱,还远远不是这几组数字就能诠释的,最大的注脚还在于他“耐心、细心、诚心、公心和真心”的“五心工作法”上。对这一点,曾任石玉波生前书记员的孙付彪感触最深。

曾经一起离婚案。在农村,离婚案往往不是两个人的矛盾,而是上升到两个家族的矛盾。那天,这家动员了好几十号人来旁听打气,那家也发动一大帮亲友来站脚助威,法庭里挤满了人,火药味很浓。面对双方当事人连珠炮似的话语、暴风骤雨般的陈述,石玉波镇定地掌控着法庭秩序,让双方当事人尽情陈述。庭,从上午8点一直开到下午3点。那些打气加油的,累了走了,站脚助威,饿的不见了踪影。这时,石玉波依然稳稳地坐在审判席上,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他耐心细致的解释下,双方当事人的心结逐渐打开,开始心平气和地陈述各自的意见,很快就达成了调解协议。原来石玉波是在消耗双方的怒气、火气、戾气,等待矛盾化解的最佳时机。

协议达成后,为了减少当事人再次往返的诉累,石玉波连饭都顾不上吃,又带上小孙赶到当事人家中分财产,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多。双方当事人都很感动,他们像拉着亲人一样争相拉着石庭长和小孙要上家里吃饭。那一刻,小孙被彻底感动了,他说:“这种场面,他只是在老电影里见过。那种被当作亲人的感觉,让他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乡村法官的价值和荣光,同时,他也真正明白了,他们的石庭长是在以这样真实而又有温度的事,捍卫着人民司法的权威,增强着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

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

有这样一句评价基层干部的话:“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装有多少对群众的惦念”。石玉波,就是这样一个脚上沾满泥土的法官,一个“脚穿布鞋接地气、心有群众为民生”的法官。

说起布鞋,还有这样一段故事。那是石玉波刚到上仓法庭工作不久。一天,他和书记员到一个当事人家里做调解工作。因为征地的事儿,当事人和政府闹意见,火气儿很大。石玉波刚坐下,没说上两句话,当事人就没好气地说:“你们都是穿皮鞋的,不可能为我们穿布鞋的老百姓着想。”石玉波当场把脚一伸,“你看,咱们一样。”当事人一愣,红着脸不好意思的笑了,火气一下子小了许多。

一双布鞋,让石玉波与当事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接下来的沟通自然也就顺畅了。其实,拉近他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的,并不仅仅是这双布鞋,这中间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他的那颗心,那颗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的心。

2012年7月份,村民刘大爷和邻居林大嫂因为村头的一小块承包地的事,起了摩擦,话不投机,矛盾升级。林大嫂一怒之下,把两家通往承包地的小路用树枝堵上了。村干部多次调解未果,刘大爷一气之下将林大嫂告上法庭。处理这类纠纷,石玉波特别有心得。

他赶一个中午,来到了纠纷现场。找到林嫂之后,石玉波真诚地说;“林嫂啊,乡里乡亲地这么住着,有啥事说不开呀?咱别感情用事。您看这样堵着路,别说村里人都没法走,就是您自己也没有法走不是?还是赶紧把路腾开吧!”在石玉波的反复劝导下,说得林大嫂有些不好意思,但碍于脸面,她还是冷冷地甩给石玉波一句:“要腾你腾,反正我不腾。”

这本是林大嫂的一句气话,没想到石玉波就真腾起来。大热天,又正是中午。干了一会儿,他就汗流浃背。林大嫂呢,也不好意思再袖手旁观了,也跟着一块儿拾掇起来。石玉波的一举一动,刘大爷隔着门缝看了个满眼,老人被深深地感动了,主动提出撤诉。一场纠纷就这么化解了。

石玉波很少和家人谈案子的事,但是纠结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和爱人唠唠,唠的最多的是赡养老人的事。这类案件最让他牵挂和痛心。

在一起赡养纠纷的调解中,情绪激动的老母亲站起来向石玉波哭诉儿子不孝,站在一边的儿子,竟将老人的椅子踢到一边,老母亲落座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石玉波看不下去了,腾地站起来指着她儿子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你妈,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你就不怕遭报应吗?”

最后儿子虽然答应给米、给面、给钱,但是他嫌父母到处说他,让他背了不孝的骂名,就把火气全都撒在了老人身上,他把该赡养老人的米面和钱竟然在大雪天直接送到法庭,让老人自己到法庭来取。石玉波望着漫天飞雪,心想这样的天气,年轻人出门都有可能摔个胳膊腿儿的,何况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呢?于是石玉波顶风冒雪及时将米面和钱送到了老人家里。老人紧紧拉着石玉波的手,哽咽的说:“你比我亲儿子还亲啊。”

每年的七月和十二月,都是法庭赡养案件集中执行的日子。每当看到老人们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拿着判决书、拿着医药单据到法庭来,那哀怨无助的眼神,让他心如刀割。有时候看到老人们的生活实在困难,他就会掏出自己的钱递到老人手里,像这样的事情,他每年都会遇到几次。每当回家和妻子说起这些事,妻子问他:“这钱是法庭出吗?”石玉波说:“法庭哪有这笔钱啊?就当咱们多孝敬个老人吧。”

石玉波就是这样一个人。报纸上形容他是“平民法官”,是“乡村和谐的铺路石”,这源于他的“心有百姓、懂得感恩”。他是真心实意地把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待。而百姓也确实把他看作了亲人。石玉波逝世一周年时,在烈士陵园里他的墓前,早有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在他的墓前摆上了盅盅素酒、朵朵白花。

对司法公正执著追求

一次,石玉波和他的书记员孙付彪下乡送裁判文书,刚走不远,玉波看了一眼小孙递给他的裁判文书后说:“咱回吧,今天不送了”。小孙一脸茫然,问为什么?石玉波说章没盖正。回去后石玉波又重新印了一份,并让小孙端端正正地盖上公章。事后,小孙曾不解地对石玉波说,不就是个章吗,盖上不就得了,谁还看那么细。而石玉波却严肃地说,你可不要小看这个章,那上面有国徽,象征着权威,代表的是公正,如果法院连印章就盖歪了,当事人又怎能相信这是一份公正的判决呢?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就是这样一件小事,折射出的却是石玉波对司法公正的大追求。石玉波是在用他的生命作笔,在百姓心中书写公平正义。

在石玉波遗体火化那天,一个头裹黑纱扶灵痛哭的中年男人格外引人注意。这人姓郭,是石玉波生前刚刚审理完的一起“因给老板汽车加油不慎起火毁容”雇员损害赔偿案件的当事人。“那场事故毁了我的容,还差点毁了我的家,如果不是石法官及时地给我解决,我早就没信心活下去了。石法官是我的恩人哪,可如今,他却------”说到这里,他再也说不下去,捂着脸哭成了泪人。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一个男汉子,哭得那么撕心裂肺,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而如果是一个年愈六旬的老人呢?那种心如刀绞而又欲哭无泪的深痛会更让人不忍直视。

这位年愈六旬的老人就是蓟县上仓镇的法律工作者黄运利。因为工作关系,比起其它人而言老黄和石玉波打交道更多,也对石玉波的办案有更深的认识。他代理过同一个当事人“建筑包工头老马”的两个案子,都是石玉波办的。用老黄的话说,在第一个临时工诉老马雇主损害赔偿纠纷案中,石法官最终判老马败诉,让他看到了这个年轻法官的仁义;而在第二个老马诉村委会承包土地使用权纠纷案中,石玉波顶住压力依法判老马胜诉,则让他看到的是石法官的正义!

石玉波生病那天,老黄正去法庭找他办案,听说他住院了,一开始还没当回事,以为就是感冒严重了。接着听说他是脑溢血病危,老黄当时就懵了,连忙赶到医院,隔着病房的玻璃看着昏迷不醒的石玉波,老黄痛不欲生地喊道:“老天啊,你把石头的病转到我身上吧,我老了,石头兄弟还小啊,就是死,也让我替他去死吧!”

后来,就是这个老黄,主动要求参加 “石玉波先进事迹宣讲团”。在宣讲会上,老黄深情地对台下的听众们讲到:与石玉波这些年的交道打下来,他早已把玉波从定分止争的法官,看成是他的石头兄弟。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一个公平的人、一个仁义的人,一个为民谋利益的人,一个上仓法庭辖区内30万老百姓的乡村青天!

石玉波为了撑起公正司法的一片蓝天,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为了展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无私情怀,他舍小家为大家,不惜抛舍亲情。石玉波在环湖医院抢救的时候,他的同学们到医院来探望。当他爱人半是埋怨半是心疼地跟他们说起,石玉波只有工作没有家时,石玉波的女同学李秀云一把搂住她说:“妹子,别说了,不是的。我们同学开了一家西餐厅,想请我们吃披萨,玉波当时就说“你不用请我了,我闺女最爱吃披萨,你给我办张优惠卡就行,回头我带她来”。 他呀心里装着你们娘俩呢。”

石玉波去世后,他爱人在石玉波的手包里看到了那张还没来得及用的优惠卡。同时看到的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红蜻蜓专卖、黑色、37号,12月18”,他爱人当时就疼得晕了过去。她知道,丈夫记下的,是那双她看了好几次都嫌贵没舍得买的鞋.12月18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可石玉波的生命却永远地定格在了12月17号,这份结婚纪念日的礼物,他爱人永远都无法收到了。

在蓟县“十大感动蓟州人物”颁奖典礼上,评选委员会给获得特别奖的石玉波的颁奖词中写到:总有一种感动,令人神情激昂;总有一种精神,长留百姓心间。他用生命书写“人民法官忠于党”的赤诚情怀;他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平凡如斯,伟大如你!

石玉波同志去世一年多来,他的事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肯定。继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追授石玉波同志为“优秀法官”并追记个人一等功、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追授石玉波同志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中共天津市委追授石玉波同志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市级模范公务员之后,石玉波又被《人民法院报》推选为“2013年度法院十大亮点人物” 2014年3月6日,又被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这一年多来,石玉波的精神也正在为大家所传承。正如年初蓟县人民法院院长周振怀在接受《人民法院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奇石化玉,英雄已矣,但在石玉波身上所凝成的“守望公正、凸显效率”却已复制在我们蓟县法院每一名法官的身上,再现于我们每一件案件的审理中。去年,我院的71名法官公正高效地审结了15367件案件,创造了建院以来的最新纪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