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举办环境资源审判讲坛
时间:2025-08-14 09:01:39 作者:余建华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奋进新征程’环境资源审判讲坛”第七讲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举行。来自全国8个省市法院的代表和院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经验与发展方向。此次讲坛旨在为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进一步凝聚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共识,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 讲坛上,8名法院代表围绕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分享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做法。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介绍了中国环境司法的国际传播情况,展现了中国为国际环境法治贡献的司法智慧。受邀嘉宾紧扣法治护航生态保护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点评,并对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发展方向、群众获得感、国际传播力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吴兆祥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切实把“两山”理念落实到环境资源审判各方面。深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推进环境资源民事、刑事、行政审判职能统一归口机制,探索以区域流域为单位的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管辖,加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聚焦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特征,狠抓人才培养,建设一支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据了解,2014年以来,全国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00余万件,制定、修订相关生态环境资源司法解释22部,发布指导性案例45件、典型案例49批461件,收入人民法院案例库350多件案例,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目前,全国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400余个,从事环境资源审判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1.6万余人,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归口审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