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5-04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 >> 法官随笔 >> 正文
用爱的灯塔照亮暗夜里的家园
—— 唐山大地震38周年祭
时间:2014-08-01 15:20:28    作者:董万军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东经118.2°,北纬39.6°的河北唐山市丰南区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多人,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亿元。七月,当我们再次触碰这样一组数字的时候,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在这次心灵的余震中都会再次感受到蚀骨的痛楚。

38年过去了,我不知道在这场中国人的噩梦里,到底有多少人失去了自己心中的房子,当一座新的唐山城巍然崛起,经历过那场灾难的唐山人每天都在经历着被噩梦牵扯过后的疼痛。搭建一座城或许可以是五年,十年,三十八年,但是搭建一座心灵的房子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呢?对于冯小刚执导的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的主人公们而言,这里所有人心里的房子却是用生活中的点滴与琐碎逐渐搭建而起的。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最真实、最温馨的符号——被人抢走的冰棍,推搡之后的逃跑,酷暑中一台电风扇吹来的凉意,水盆里火红的西红柿,一对情侣在敞篷车里的激情……这些被时光逐一打上印痕的记忆,就像正被人拾起的一砖一瓦,一点一点地摞成了每一个人心灵中的家园。 

这些人曾经用以栖身的房子,仅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废墟,23秒的时间很短,但是这23秒却制造出了彻底毁灭性的灾难,当大地突然晃动,原本静谧安详的唐山城里,所有建筑随之倾倒坍塌,无数人瞬间死亡,无数人瞬间无家可归,地震摧毁的不单单是砖瓦和混凝土搭建的住所,还有人们心灵花园中的那个瞬间被夷为平地的家园。

家是什么,是风雨中的港湾,是每个人用以寄存灵魂的地方,但是她却成了那么多人魂牵梦萦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一位可怜的母亲在祭日的时候面对亡魂一遍遍地重复着新家的地址,二十多年的时间,很长很长,她就是这样,说了一年又一年,她时常以为自己仍旧躺在那片的冰冷的废墟里,曾经的那个家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女儿心中的家没了,在地震突然来临的时候,彻底被震丢了,永远都找不到了,是母亲的那句话,在可怕的灾难里给自己仅有呼吸的生命贴上了疼痛的封条,“救弟弟”这三个字就像自头顶塌陷的寒光,这束光却让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瞬间长大,并且瞬间懂得了死亡的意义。可怜的女儿绝望地闭上了双眼,一行眼泪滑过脸颊,在一声声“妈妈”的呢喃里走进了彻底的黑暗,这个女孩心中有关爱与暖的房子就这样被陷进了再也亮不起来的暗夜里。求生的本能,在她的心里就像狐死首丘,在随后的噩梦里,一遍遍地牵引着她回归曾经的那个家,然而,她的身份早已被时光变得模糊,她就像游荡于零落街头的魂魄,纵然与熟悉的人擦肩而过,再也没有人认出她是谁。 

纷繁的人生路上,忘记和记起或许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就像回家一样,当你迈出脚步,朝前走着,总能跨入温暖的家门。影片《唐山大地震》中有关救赎的元素实际上就是回家的过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的回归,更是心灵的回还。关于生命,我们一直都在追问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当我们从母腹中出生的那一刻起,一个温馨的家就开始迎接我们回来,纵然在日后庞大的灾难和黑暗面前,我们必将用生存的本能来捍卫这个温暖的疆域,就算突然间被迷失,我们依然不会放弃寻找回家的路,因为在失去家园的时候,我们就是一头头执拗的野兽,找回曾经的家园,才是我们毕生的目标。

一位母亲用32年的时光守住了一座废墟中的房子,每个可怕的黑夜里,她都在怀抱着曾经的雨水和血水的记忆中睡去,她用青春和爱点燃着那盏温暖的灯塔,不但照亮了自己坚守的房子,也照亮了女儿游魂归家的路,这个灯塔有个温暖的名字,叫做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