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5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特稿 >> 正文
从亲密无间到感谢不杀之恩 宿舍人际关系为何如此复杂?
时间:2014-02-22 09:03:2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有调查显示,仅四成大学生对宿舍关系表示满意,其他选择更多是抱怨。同一个屋檐下的同学,却如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一般隔着一条鸿沟。宿舍关系成为了现在许多大学生最为困扰的问题。

 为什么时代发展了,同学间的矛盾却变多了?哪些因素导致室友形同陌路?模范宿舍里的同学们又有什么相处妙招呢?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不同年代的大学生、高校教师,发现如今的大学宿舍关系的确存在诸多不和谐之处,但也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其实,只要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凡事设身处地多为他人考虑,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本报特推出此系列报道,管中窥豹,希望对于当代大学生处理宿舍关系乃至人际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同一宿舍复杂关系伤不起

大学宿舍,一般是4人一间,多则6-8人。然而在这个“小天地”里,处理起彼此关系来,也让不少大学生直呼“太复杂,伤不起”。

宿舍不融洽最常见的是貌合神离打“冷战”。湖南科技大学的雷同学这样描述:“我们宿舍有两个女生比较内向,平时独来独往,上课、去图书馆都不会跟室友一起。我和另外一个同学爱热闹,所以和她俩交流少,各干各的,我不喜欢死气沉沉的生活。尤其到了意见不合的时候,大家可以连续几天不说话。”也有部分同学表示,宿舍里有的同学总是表现得很强势,爱出风头,又很自我,虽然室友不会当面提出不满,但渐渐地会刻意疏远。

当矛盾升级,有少数宿舍的同学关系破裂,撕破脸皮甚至动手。一位名为“Chooen”的大学生网友发帖抱怨室友总是在其他人准备睡觉的时候把音乐声音开得很大。“我们都要上床睡觉了,叫他戴耳机看电影,他居然说戴耳机没家庭影院的效果!室友多次好言相劝,而他却置之不理。”一位宿舍同学决定“以牙还牙”,在这位同学白天睡觉的时候故意放音乐,最后两个男生打了起来。

“发生冲突后,双方不愿意冷静下来好好沟通,导致关系破裂,形同陌路,从此同住一个屋檐下却‘井水不犯河水’。”网友“微笑哥”这样看待他和室友的现状。

还有不少宿舍内部“两两抱团”。关系好的处在一起,看似比较合理,但抱团后容易排挤其他人,少了许多和别的同学交流的机会。

多重因素制约友谊向前进

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认为性格不合是造成宿舍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原因。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见解不同等种种因素都腐蚀着宿舍关系,阻碍宿舍成员之间的友好相处。

湘潭大学大二学生小吴讲述自己的宿舍:东北姑娘小青做事风风火火,动静较大,南方姑娘小美受不了小青“连洗个脸都要弄出很大声响”。宿舍其他室友私下议论小青,希望她顾及别人感受轻一点,但无人敢说。一天早上,小青早起自习,其他人都还在睡觉,由于小青开关门声音太大把大家都吵醒了。小美忍不住嘟囔了几句,结果两人发生口角。另一次,小美睡过了头,结果被老师点名批评。小美怪小青去上课没有叫醒她。小青说去不去上课那是你自己的事,我没有义务要叫你。两人又是一番争吵。最后小美主动搬出了宿舍。

大学生网友“无尾熊”也将宿舍的不和谐归咎于性格的差异。她说,在她宿舍里,四个女生常会因芝麻大的事情翻脸。“和进入大学前理想的宿舍关系相去甚远。剪不断,理还乱,做朋友太难。”

缺少交流积累矛盾成心病

室友相处之久,相处之密,一方面让大家彼此十分熟悉,另一方面也将个人的缺点放大化。

责任划分的不明晰,就是个普遍问题,如同导火索,致使愤怒的情绪爆发。“每次宿舍检查卫生,室友总是指望我一个人,因为我以前总是默默地把卫生搞完,使她们养成依赖心理了。”湖南女子大学的唐同学对室友在宿舍公共卫生方面不愿意实行“责任承包制”很不满,“开始大家分工打扫,后来就懒得弄了,而我受不了脏乱,就每天自己打扫。她们总是以看不清地面上脏不脏为由拒绝做卫生。”

把责任全部推给宿舍长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由于每次我都习惯性地通知他们集体任务,所以每次老师布置公共任务,他们的第一反应,全部都是推给我一个人。我觉得我好像是在为他们服务一样。”来自淮海工学院的王同学抱怨,由于他是宿舍长,向室友传达学校消息、公共任务的工作就落到了他的身上,却没想到使室友养成了凡事都指望他的习惯。

大四学生邓瑛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时有发生,但大家都喜欢憋在心里,不愿意说出来。等到说出来,已经是“忍无可忍”,近乎争吵了。“有时室友借了钱,一直不还,虽然知道室友可能是因为忘记而不是故意不还,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而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要,显得太小气。久而久之就积累了矛盾,对室友有些疏远了。”还有大学生反映,室友喜欢不经允许就拿自己的东西,心里十分不悦。但是记者发现,遇到此类情况,大部分同学是选择生闷气而非积极地沟通交流,结果心里的疙瘩越结越大,为日后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

不少大学生认为,大学过得舒不舒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友好不好”。同住一室,朝夕相处,一旦宿舍关系尴尬,整个大学生活就会不尽如人意。“宿舍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做不好这门“功课”,会大大降低个人综合能力的“分数”。

四大原因导致寝室关系最难处

据《新闻晚报》报道,记者就复旦饮用水投毒事件采访了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两位教授表示,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大头”,极端个案只是极少数,但过度竞争、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缺乏包容等却导致学生之间矛盾不断。两位教授分析,有四大原因导致大学生的寝室关系成为最微妙、最难以调和的关系之一。

第一是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中学不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也带来各自的文化、生活习惯、行为、价值观。由于学生的寝室不是自己挑选而是由学校安排,一些学生互相之间缺乏包容别人生活习惯的大度,互相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外地学生曾找心理老师倾诉,感觉有一堵无形的墙,阻挡自己和本地学生的融合。

第二是不分城镇还是农村,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学生们都感觉到个人的独立空间变小甚至没有了。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多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改善的今天,大多数家庭也能给孩子一人一个房间。到了高校寝室,他们原本享有的个人生活环境就发生了改变。人均享有的空间面积缩小,需要分享,寝室的卫生、电力、热水问题的都有一个适应和分享的过程。然而,大部分学生在以前的家庭里没有接受相关的训练,也没有经验和意识,于是分工打扫卫生要么不愿意,要么很勉强,这些看似细小的生活琐事,却很容易积累成矛盾。

第三,学业压力。直研直博的名额竞争激烈,而成绩的等第也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所以“无学”的大学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在关键时刻矛盾也容易激化。

第四,太计较,缺乏包容心。现在一些学生来咨询时说起导致寝室关系恶化的原因,往往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在很多年长的人看来这些问题根本不值一提,然而一些年轻的学生却会非常在意。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同学说话做事是特别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惯于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有的学生则习惯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

支招

五大建议教你处理同学关系

继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后,南京与南昌两地高校校园再发惨剧:南昌航空大发现一具男性死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1名同学被刺身亡。短短两天高校三个年轻生命逝去,人际关系难以调和,扭曲心理导致悲剧,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同学关系?请看以下五点建议:

1、交流

良好的同学关系全赖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流,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加强沟通,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如打球、下棋、郊游等,增进了解,友谊。

2、关心

希望得到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她也会转而关心你,一但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3、宽容

“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有缺点的,也总会做错事的,这些都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计较,别人会很感激并愿意与你交流。

4、自省

同学关系紧张的人,大都性格和习惯方面有些毛病,应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习惯,尽可能做到:1)服饰整洁美观。2)习惯面带笑容。3)注意言谈举止。4)不要卖弄自己。5)多多帮助别人。6)善于赞美别人。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热于赞美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悦度将大大增强,同时注意夸奖别人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应遵守两个原则:第一,赞美应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应是对方确实具有或将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第二,夸奖的内容应被对方所在意。

5、距离

有时我们对某人太好时,她反而不领情,离我们远远的。究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按互酬水平,你的关心,别人是要回报的,当她觉得自身能力无法回报你的关心时,她只好采取不接受你的关心,疏远你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

其二,任何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只有自己拥有,再好的朋友,如果她不想让你进入而又无法回绝,只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人与人之间适当保持距离,为彼此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间,让彼此感觉到都是自由的,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

(综合《光明日报》、《新闻晚报》、中新网报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