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0
星期六

《中国审判》2017.21 175 出版日期:2017-07-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智慧”来敲门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信息化3.0建设工作解读

文 刘皓 图 | 陈永良

1.jpg

>>上海一中院信息中心启用

信息化建设与司法改革是人民法院事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率先提出全国法院要“继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总要求。20161116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也明确表示上海法院要加快“智慧法院”建设。

何为“智慧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探索中逐步认识到,智慧法院是以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审判体系与审判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法院高度智能化的运行与管理。近年来,上海一中院在如何“智能化”服务法官办案、服务群众诉讼、助推司法改革、保证审判质量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人工智能:为审判插上“翅膀”

“现在核对被告人身份信息。”审判长李长坤话音刚落,显示屏上就跳出一行文字:“审判长:现在核对被告人身份信息。”随着庭审进行,法官、检察官、被告人说的每一句话都被转化成文字在电脑屏幕上整齐地记录下来,并自动生成符合要求的庭审笔录。这是笔者日前在上海一中院开庭审理的一起刑事案件现场看到的情景,全市首位“智能书记员”—庭审语音智能转写系统闪亮登场。

20167月起,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法院庭审实践,在法庭部署使用“庭审语音智能转写系统”。截至20171月,该院已有5个合议庭试用该系统,开庭41次,形成庭审笔录41份。经统计,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该系统语音转写准确率保持在 90%以上,庭审笔录可在闭庭后即时形成,完整度达100%

“在目前案多人少的困难情况下,智能书记员有助于减轻记录负担,使我们能在其他审判辅助工作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书记员罗林骏对智能转写系统非常欢迎。

其实,这并非上海一中院首次尝试语音智能转写技术。早在20159月,上海一中院就已研发出一套合议庭评议音字转换智能支持系统。它利用便捷的评议移动终端对合议庭评议过程全程录音,并将录音与案件关联保存在系统中;录音内容同步自动转换为文字并生成word文档,经校核后最终形成合议庭评议笔录。

在上海一中院的人工智能清单里可不只有“语音智能转写技术”一项。2016年初,该院对审判管理系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升级,新系统能够为法官们提供更为精准、贴心的“私人订制”服务。

“案件分到我名下后,新系统会像小秘书一样,将与此案案由、诉讼请求相类似的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指导性案例及我院既判案例推送给我,这些经过智能筛选的案例很有参考价值,对统一法律适用很有帮助。”该院民二庭法官张薇佳说。法官在形成裁判文书后,可利用新系统对其中的文字性、逻辑性错误等进行自动纠错。新系统的纠错功能具有便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法官可直接在纠错界面上对裁判文书进行修改,系统还提供了错词维护功能,可以广泛收集使用者的错词信息,不断充实后台知识库,增强系统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2016年,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8118件,同比上升8.77%,审结28025件,同比上升8.85%。审判任务重、法官压力大已成为当前法院工作的常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法官减负是一条可操作的现实路径。”上海一中院副院长倪金龙表示。

大数据:辅佐裁判的“智囊团”

数据之于信息社会就如燃料之于工业革命。多年来,法院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审判执行案件信息,产生了大量的司法政务数字信息、队伍建设数字信息和司法保障数字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法院的“大数据”,是一座等待深入挖掘的“富矿”。近年来,上海一中院在“大数据”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已有9项特色应用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版权认证。

金融诈骗类犯罪案件分析平台是该院以承接最高人民法院大数据研究课题为契机,搭建的具备数据采集、数据清洗与解析、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现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平台通过对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公开的金融诈骗类犯罪案件裁判文书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出此类案件的历史规律、发展趋势及特点,并可向金融机构及社会群体提出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案件信息智能分析系统是上海一中院研发的又一大数据分析系统。据办公室副主任金辉介绍,系统收录了上海一中院以及全国部分人民法院的近90万篇精选裁判文书,同步整合了上海一中院电子卷宗库和庭审录像库,可实现一站式查阅等功能。

“诉讼请求库”和“裁判文书主题词库”是上海一中院自主构建的两大数据资源库。“诉讼请求库”是对各类民商事、知产、行政案件的各类案由项下的诉讼请求进行全面、标准化的整理编纂,同时对提出各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请求权基础及法条原文予以汇总。“裁判文书主题词库”则是对各类案由所含高频词汇,关涉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难点的关键词汇,以及文书中所含的行业经济发展、社会综合治理、人员结构等重要要素以贴标签的形式予以标注。

此外,上海一中院已于20161223日正式启用信息管理中心。中心不仅能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各项指标数据,及时精准发现审判管理中的动向和趋势,还可随时调取各场所监控视频,调阅相关案件信息、网络舆情等资源和信息,保障大要案审理,远程指挥执行工作。

“互联网+”:只为更优“用户体验”

“以前打官司、约见法官总要抱着一堆材料往法院跑,现在我点击上海一中院官方网站上的‘网上立案’栏目,就能足不出户,在网上完成立案手续。”律师余渊民边说边向笔者拿出手机,“看,我手机里有上海一中院的移动在线诉讼服务平台App和官方微信公众号,通过App或者微信就可以查到我代理案件的相关信息,直接联系上法官,判决以后还能在平台上申请判后答疑,非常方便、实用。”

2016年,上海一中院又在微信公众号中开通了缴纳诉讼费功能,并在官网的律师服务平台中开通了部分电子卷宗远程查阅功能,为当事人和律师省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

庭审公开一直是法院司法公开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上海一中院以“互联网+”视频云服务的方式,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科技法庭基础设施,将庭审音视频信号采集编码推送至中国电信视频云平台,建立了司法公开庭审直播平台。目前,可以在该院微信公众号、微博、互联网网站等平台同时直播41个法庭中任意3个法庭的庭审实况。

借助互联网技术,公众不仅可以远程旁听庭审,法官也能实现异地远程开庭。“自从采用远程审判系统,我们的法官不用再隔三差五跑去外省市开庭了,有效地节约了司法成本。”审监庭庭长赵卫平说。

上海一中院副院长刘力告诉笔者,该院2016年年初制定实施了《深入推进“互联网+”诉讼服务建设的实施意见》,整合推出20项“互联网+”便民诉讼服务举措,在网上自助立案、移动在线诉讼服务、院长在线接访等已成熟运行的网上诉讼服务基础上,正逐一实现网上诉讼保全受理、诉讼费缴退、网络调解、网上阅卷、网上庭前会议、网上视频接待、远程网络庭审等覆盖诉讼流程各节点的网上诉讼服务,立足于构建以更优“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网络、热线、窗口“三位一体”诉讼服务体系,将实体诉讼服务向互联网、移动终端拓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