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9-08
星期天

《中国审判》2017.21 175 出版日期:2017-07-2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州法院: 坚持文化引领 突出地域特色

文 |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于东辉

1.jpg

>>郑州中院院长于东辉及法官前往帮教基地看望帮教少年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郑州两级法院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依托郑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积极探索青少年法庭教育新思路、新载体、新举措,念好“防、查、教、帮”四字口诀,让青少年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明确基本的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水平。

源头上重“防”用传统文化固本强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能在多大范围内起作用,取决于其是否能内化为青少年的个人思想意识,外化为他们的行为规范。郑州两级法院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开展法治教育中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创新法治教育方式,通过开展图片展览、专题讲座、模拟法庭、文艺节目等活动,促使法治教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相互融合,引导青少年正确树立法治意识,强化青少年依法维护权益、明辨是非善恶、有力抵御诱惑的意识和能力。如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加大留守儿童司法关爱力度,将全市14所留守儿童较多的小学确定为“司法关爱未成年人示范点”,利用法院公众开放日,组织留守儿童参观法院,感受法律文化。同时结合各地文化特色,开展现场教学。在“程门立雪”故事发生地―嵩阳书院、在留余文化发源地―康百万庄园,现场让中小学生感受古代求学的艰难、古人为人处世的精义,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如针对登封武校众多、武术教练和学员犯罪案件频发的特点,在登封建成全省首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基地由六个主题展厅组成,其中第一个主题展厅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中华美德,通过开展武德教育,强化“止戈为武,仁义为德”的习武理念。

庭审前重“查”让传统文化精准发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郑州作为中原文化核心代表,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全市法院在开展法庭教育过程中,深入调查未成年被告人当地传统文化、家庭环境、犯罪原因等情况,注重充分发挥当地历史文化和历史故事的作用,增强教育感染力,提升教育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巩义法院针对案件中一些思想极端的被告人,引导其学习康百万庄园的留余文化,教育其树立辩证思维,凡事留有余地,不可偏激固执;管城法院针对一些在校学生的激情犯罪,教育其学习郑州文庙蕴含的尊师重教文化,引导其注重在校尊重老师,团结同学。针对不同犯罪类型,采取不同教育内容:如针对财产类犯罪,着重进行“贫贱不能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育,教育青少年正确看待金钱;针对性侵犯罪,讲述“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教育青少年学会抑制青春期冲动。

庭审中重“教”用传统文化教育感化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在法庭教育中,注重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支撑和滋养作用,注重用传统文化感化教育未成年被告人。郑州法院创新庭审方式,采用谈心式、交流式庭审方式,将“法、情、理”贯穿始终,注重引用《孝经》《弟子规》等经典论述,促其幡然悔悟,感恩父母,立志悔改,在亲和环境中感化未成年被告人。同时加强心理疏导,聘请18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名从事专业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作为人民陪审员,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道法自然”、佛教的“内观自省”等传统文化,对未成年被告人开展心理疏导,接受咨询的85名少年犯心理健康程度明显改善。此外,郑州法院还推广法官寄语制度,把庭审作为特殊课堂,将法官对少年犯的亲情寄语写进判决书,使用人性化的语言,在判决书中引用传统文化对当事人进行感化、教育,引导未成年被告人明罪悔过,唤起其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让原本冰冷的判决书变得温暖,增强法律文书的说服力。

庭审后重“帮”用传统文化唤醒良知

郑州全市法院持续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帮扶工作中,一方面向监狱服刑犯帮扶延伸,为正在服刑的未成年罪犯送去《武德训》《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文化书籍,定期回访考察他们学习改造情况,帮助未成年罪犯放下思想包袱,认真接受改造。另一方面向缓刑犯帮扶延伸,全市法院建立5个“未成年人爱心帮扶基地”,作为被判处缓刑的失足未成年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在为其提供劳动技能培训的同时,开展“诵经典,悟人生”活动,将传统国学引入对失足少年的帮教之中。如在郑州青龙山庄养老院建立“未成年人爱心帮扶基地”,通过让失足未成年人到养老院做义工,培养他们仁爱孝悌、奉献社会的精神。3年来,共有74名失足未成年人被送到帮扶基地,其中22人重返校园,12人考上大专、职业学校,29人与大型企业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无一人再次犯罪。

近年来,郑州市法院把法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以来,全市未成年犯罪案件数、犯罪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43%,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判处缓刑人数所占比例从33%上升至46%。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庭长刘文琳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少年法庭建设先进个人”,郑州中院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拍摄的微电影《不再让你孤单》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微电影一等奖,《妈妈,您再抱我一次吧》获全国十佳法治微电影优秀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