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19
星期五

《中国审判》34 188 出版日期:2017-12-0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济宁中院: 适应新常态 科学谋发展

文 屈庆东 江良局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锐意改革创新,推进自身建设,为济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20171-11月,全市法院共审结案件96720件,其中,济宁中院审结11402件。

服务大局有担当

新常态下,如何发挥好审判职能作用,在司法办案中助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这对济宁法院来说是一场新探索。

“法院工作就是要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找准职能定位,提高司法服务的针对性。”济宁中院院长冯爱冰说。

为落实济宁市委重点工作,济宁中院院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调研,走访了各县市区党委政法委和人大机关,在此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意见》《关于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审判工作、服务保障全市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6个司法文件。济宁中院紧跟市委部署,把保障结构性改革作为贯穿服务经济工作的主线,组织召开了全市法院破产审判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座谈会,把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通过重整、和解、清算等方式,对能救治的企业尽可能进行重整、和解,对不能救治的企业及时进行破产清算,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

围绕济宁建设鲁西科技高地的重大战略,济宁中院切实把保护创新、维护公平作为工作重点,在全省法院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工作,把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统一归口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2017年以来,共审理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技术合同等涉科技创新类案件177件,加强了对技术研发、成果转移以及产业化等科技创新中的权益保护。

司法为民有温度

“真没想到,我们的案子这么快就立好了!我们的血汗钱有希望拿到手了!”62岁的王大爷握着济宁市兖州区法院立案法官的手激动地说。

原来,王大爷等几十名民工长期跟随王某从事墙壁粉刷工作,辛苦了一年,120万元的工钱没能拿到手。他们到兖州法院起诉王某,该院立案人员立即集中力量,一边安抚群众情绪,一边指导填写诉讼材料,经过2个多小时的忙碌,64件案件受理完毕,网络自动分案到速裁庭。

济宁法院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反映立案难、诉讼累、脸难看、门难进的问题,把诉讼服务中心作为接待群众的窗口、沟通群众的桥梁、联系群众的纽带。目前,济宁全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实现了名称、品牌、清单、标识、流程五个统一。推行立案登记制,落实首问负责制,做到“告知一次性”“服务一条龙”,立案时间平均缩短至15分钟。

为把司法为民落实到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济宁中院推行“四心”工作法,要求全市法官做到接待当事人要热心、倾听诉求要耐心、审判案件要细心、解决问题要诚心,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今年7月,曲阜市人民法院王庄人民法庭法官张学燕在审理一起雇员因工死亡的赔偿案件时,在原告与被告达成和解的情况下,原告方死者的父母、妻子对赔偿款打入谁的账户发生分歧,就赔偿款的分割当庭争执起来,互不相让。张学燕不忍看到这家已经失去亲人,再失去亲情,冒着38摄氏度的高温酷暑先后四次到原告家里分别做工作。最后,她将双方拉在孔某遗像前,深情地说:“如果孔某地下有知,看到这一幕他将何以瞑目,如何在九泉之下安心?”她的这一席话当场让双方泣不成声,最终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改革创新有魄力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今年67日,济宁中院机关72名首批员额法官在院长冯爱冰的领誓下,身着法袍,面向国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为推进员额制改革,济宁中院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周密制定改革《方案》,经组织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遴选委员会审议、公示等程序,全市首批确定员额法官542人,标志着济宁法院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

济宁中院政治部主任赵贵龙表示,此次法官遴选工作突出实绩导向,全面、辩证地评价入额人选的审判业绩和专业能力,做到好中选优、能中选强。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为落实司法责任,济宁中院对院长行使审判中审批权限、院(庭)长审判管理职责、超审(执)限案件网络跟踪问责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对院领导和庭长开列28项“权力清单”、33项“责任清单”,健全三级回访问责机制,对审判执行工作实现常态监管、全程问责。依托信息化,开发建设了立案、鉴定、信访申诉、再审、执行和二审改发等6个交流互动平台,以座谈会、业务会议、卷宗评查等形式,进一步强化案件的流程节点管控。

此外,济宁中院通过在梁山法院成立“张永杰工作室”进行审判团队试点,其“1+1+N”的审判专业团队机制彰显出极大的魅力。繁简分流、诉调并用,不仅结案数量上升,群众满意度也得到提高。全市法院自2015年起全面推广“张永杰工作室”做法,在每个基层法院以“1+1+N”模式设立审判专业团队,目前已在县市区法院设立了58个独任制审判团队,案件审理周期大幅缩短,为司法改革创造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并在全省法院推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