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3-29
星期五

《中国审判》2018.08 198 出版日期:2018-04-3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速览

文 | 本刊记者 黄晓云

2014116日,北京市海淀区彰化路18号,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履职,内设4个审判庭、技术调查室和法警队、2个司法辅助机构以及1个综合行政机构。首批选任法官22名,从北京三级法院经验丰富的优秀知识产权法官中遴选产生,平均年龄40.2岁,91%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

案件管辖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集中管辖原由北京市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其管辖的第一审案件的范围包括: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类民事和行政案件;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权、商标、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民事案件。此外,还专属管辖第一审授权确权类案件。同时,审理当事人对北京市基层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著作权、商标、技术合同、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提起的上诉案件。

社会评价

201511月,意大利奢侈服装品牌蒙克莱公司起诉北京一家公司侵权案宣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定这家公司侵权事实成立,判处其赔偿蒙克莱300万元人民币。意大利《共和报》评论说,“蒙克莱案”是中国新《商标法》实施以来的首次裁决,处罚也是相关法律规定的最高标准,堪称中国商标保护领域的“革命性事件”。

20173月,就原告苹果上海公司、中复公司诉被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佰利公司等专利侵权行政处理行政纠纷一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判决:iPhone6未侵犯佰利公司专利,撤销停售决定。对此,美国互联网产业的风向标TechCrunch评价,这次判决表明,中国法院并不偏袒本国企业。

2017726日,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调研座谈时指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北京建设成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司法改革的实效值得肯定,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典案例

1. “超级MT”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4)京知民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书】

本案明确了对移动终端游戏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思路和方向,对通过司法保护推动移动终端游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判决书对移动终端游戏著作权权属证明责任的分配、游戏名称和人物名称等简短词组能否构成文字作品、改编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存在瑕疵的公证书效力的认定、移动终端游戏名称是否能够构成知名商品特有名称、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等诸多法律问题,均作了详尽、细致的分析阐述。在民事责任承担上,充分考虑了权利游戏的市场份额、被控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等因素,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游戏权利人的利益。

2. “中国好声音”诉前行为保全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京73行保复1号民事裁定书】

该案裁定明确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是否采取诉前行为保全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对同类案件的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申请人是否是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是否具有紧迫性,以及不立即采取措施是否可能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损害平衡性;责令被申请人停止相关行为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申请人是否提供了相应的担保。

3.国内首例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京73民初276号民事判决书】

20145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修改〈专利审查指南〉的决定》(第68号)正式施行,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首次被纳入我国专利法的保护范围,其客体范围、权利边界、损害赔偿计算等问题的司法认定尚无先例。因此,该案对我国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具有先例指导意义。该案判决指出,在对“包含图形用户界面的产品”尚不存在独立于现有外观设计法律规则之外的特殊规则时,适用于该类产品的规则与适用于其他产品的规则不应有所不同。

blob.png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接待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院长一行来访交流

4. “脉脉”非法抓取使用微博用户信息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京73民终588号民事判决书】

该案对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用户信息的保护作出了如下指引:用户信息获得适当保护是消费者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用户有权在充分表达自由意志的情况下向他人提供自己的信息或不提供信息,也有权充分了解他人使用自己信息的方式、范围,并对不合理的用户信息使用行为予以拒绝。

5.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诉北京卓易讯畅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京73民终201号民事判决书】

本案明确了搜索链接服务商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对于“避风港原则”的适用应立足于过错的归责原则,合理平衡权利人与网络服务商之间的利益,而不应要求后者承担过高的注意义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