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韩伟 汪锦锋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智能自助服务区 基层法院普遍存在的案多人少、审判力量短缺、人才流失严重以及法官压力过大等问题,只有将数据智能的“术”与多元化解纠纷的“道”深度融合起来才是目前法院的终极解纷之路。依循上述思路,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利用人工智能为法院的审判业务、政务管理和诉讼服务把脉,提供高效而精准的服务,打造全新的诉调对接中心—“四区一中心”,实现了80%的简单纠纷诉前化解,20%的疑难复杂案件进入诉讼程序的审判工作新格局。 诉调引导区:案件“分流”与当事人“预诊” 诉调引导区通过对当事人司法信用进行评定、对案件难易系数作出评估,从而实现案件“预诊”,根据纠纷特点通过自动分案平台将挑出的案件“分流”到不同的解纷组织。 其一是司法信用画像系统。该系统连接公安、交通、房产、银行、出入境等多个部门或单位,将法院涉案信息与第三方征信系统采集的信用信息进行比对整合,从而得出信用评分,根据当事人信用等级的不同采取多元化的解纷路径。其二是案件难易系数评估系统。该系统会将当事人所涉案件与已有的海量案件进行匹配,根据案件审理周期长短、法律关系复杂程度、当事人配合度等各项指标对案件进行预评判,从而使当事人和法院在案件处理模式上达成共识。其三是自动分案系统。通过对当事人信用评级和案件难易系数的“预诊”,自动分案系统将把这些案件分派至驻院的各专业调解组织,如家事调解团队、医疗调解团队等。 人机互助区:自助答疑与流程简化经过诉调引导区分流,大约有80%的案件进入诉前调解阶段,人机互助区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提供人性化的诉讼服务,将智能诉讼机器人与智能应用终端结合起来。 其一是智能诉讼机器人自助答疑。可移动的智能诉讼机器人随时对上前询问的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法律咨询、网上立案等诉前服务,并且通过对每天更新且总量不断扩大的裁判文书进行自我学习分类,将最相类似的法律文书和诉讼处理方式呈现在当事人和法官面前,提供“类案同判”服务,方便当事人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路径。其二是固定自助终端的应用。根据当事人需求,设立自助立案区、材料收转区、庭审案件区等固定的智能服务终端,当事人如同进入诉讼服务超市,可以通过自助扫描机将相关起诉材料上传,自助查阅及打印相关案件资料,固定自助端与移动机器人的相互配合,使当事人了解自己的需要并高效快速地完成相关诉讼事项,大大节省了法院的人力、物力。 综合辅助区:“无缝对接”与 “快速初诊” 综合辅助区能高效集约化处理法院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机械性重复的工作,使法院诉讼服务与当事人诉求“无缝对接”,并且根据相关专家的“快速初诊”为当事人指明多元解纷路径。 其一是材料收转。利用OCR识别技术将纸质卷宗直接转换为可识别的电子卷宗,达到“一次扫描,多次使用”的目的。另外,该院的电子云柜能够方便当事人随时存放诉讼材料和法官集约化处理相关诉讼材料。其二是送达综合管理。针对网络侵权和当事人不便送达的案件,灵活采取电子送达的方式,并将法院内网平台与邮政快递系统内网平台结合起来,方便法院随时查询送达情况,并对未送达邮件发送二次投递指令,创造性地将送达与辖区政府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利用社区网格员每天向党政部门反映网格单元内人口异动情况的优势,通过有偿付费的方式委托网格员实现精准送达。其三是专家鉴定。长期聘请医疗、产品质量、工伤等方面的专家“坐诊”,对纠纷中涉及的专业问题给予倾向性意见,为当事人理性选择解纷路径提供参考。 专业调解区:“多头出击”与“精准打击” 专业调解区将行业调解和法院的专业调解结合起来,纠纷由社会团体层层过滤至法院法官。 其一是公证和仲裁之“直击”解纷。大量的不动产和动产确权纠纷以及部分执行案件可以通过公证来解决,对于事先签订了仲裁条款的当事人和追求效率的当事人则建议其通过商事仲裁程序解决纠纷。其二是多功能行业调解室之“合力”解纷。采用政府付费、引入第三方行业力量、社会个人及团体组织、公益律师,借助信息化技术平台,该院与所在区的联调中心、报社人民调解中心、调解网组成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工作室,形成了院内院外多领域诉调对接和快审速裁的网络。其三是法官及助理诉调团队之“专业”解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成纠纷解决,对于无法到庭的当事人借助便捷式互联网法庭,组织当事人在线调解。对在线审理和调解过程同步录音录像,运用全程录音转换软件,实时将声音转化为文字,一旦达成调解,便自动生成裁判文书。 综合数据中心:“支援解纷”与“自我更新” “四区一中心”方案的每一个区的功能发挥,都离不开综合大数据的支持,只有对数据的分析加工,提炼有规律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四区”功能,将多元解纷和数据智能结合起来。 其一是“四区”层层解纷功能的发挥需要大数据的支撑。“人脸画像”“类案同判”和“案件难易评估”等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对诉讼当事人和案件的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其二是“四区”在层层解纷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反过来促进数据中心的“自我更新”。只有将“四区”产生的大量数据不断整合起来,实现数据的动态共享,才能使诉讼服务人性化、审判业务精细化和政务管理科学化—对高频次的法律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并自动分析和提出对策;对历年的司法数据进行统计、分类,制定出适宜当地的裁判尺度;搜集影响法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