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永法院“以文化人、文化兴院”亮点透视 
文 图 禹爱民 陈祁陵 义 宏 江永县位于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的边陲之地,过去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一度被当地群众称为“遗忘的角落”。 近年来,由于独特的女书文化、瑶族文化等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让江永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秀丽小城,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而声名鹊起。 与江永县的名不见经传一样,江永县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来说,也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法院,全院仅有70余名干警。但就是这样一个小法院却在持续的坚守和文化的滋养中,彰显出水滴石穿的巨大潜能。 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湖南省文明单位、全省优秀法院……一块块金灿灿、沉甸甸的奖牌,向每一位来访者述说着江永法院“以文化人、文化兴院”的风雨历程。 薪火相传:润物无声铸法魂 基础设施建设是法院文化的物质载体,庄严、优雅、亲民的物质环境对树立法院权威、维护法律尊严、激发干警工作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江永并非地处富庶,如何在既有物质条件下,积极投入法院文化建设,这是历届党组必须直面的困局。“一代代法院人最大限度地克服物质条件的约束,砥砺拼搏与奉献,在法院‘文化苦旅’中不断领跑,我们惟有接力奋斗,才能跑好这一棒,实现新发展。”江永法院院长唐英感慨地说。 趁院址整体搬迁之际,江永法院积极筹措资金,对法院审判办公环境、物质装备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法院文化功能,基础文化建设多姿多彩,别具一格。江永法院结合本土文化,通过浮雕、名言警句、书画摄影等,因地制宜地在机关大院、审判区、办公区建设彰显法治文化意蕴的景观,打造法治文化长廊、文化墙、院史荣誉陈列室、党建活动室、廉政文化室、排球场、篮球场、健身房等场所。如今,走进法院大楼,体现不同文化主题的各种书法绘画摄影、廉政格言、经典法谚从一楼一直延伸至六楼,各个主题之间布局连贯,设计精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地熏陶和浸润着干警的心灵。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有着历史传承的作用,无论接受还是排斥,它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每个人,当然也影响着法院的文化建设。 江永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的发源地和流传地,也是世界瑶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这里的女性用习女书文字、唱女书歌谣的方式,抒发冲破封建枷锁、争取妇女权益的自强不息精神;这里的瑶胞遵循口口相传的族训,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族群融合。 植根丰富的地域文化,江永法院文化建设伊始便在“特色”二字上下功夫,将女书文字、瑶族牛角、瑶族长鼓、瑶族故事和民族歌舞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无论是法院功能服务区指示牌、诉讼指南封面、功能室门牌,还是法院院史荣誉室、法治文化长廊和司法宣传栏,都将女书文化、瑶族文化与法治文化、诉讼服务有机融合起来,一下子拉近了法院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获得广泛的文化认同。 “只有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历史沉淀和内涵,法官才能够深深地扎根于这块土地,才能更好地向群众释好法、答好疑。”唐英告诉笔者。 在江永法院,一份《关于培养双语法官的方案》已于今年年初付诸实施。方案针对当地部分瑶民不懂普通话的现状,从双语法官培养、培训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举措。院党组成员、政工科长周桂生对笔者说:“今年我院已按上级法院要求派出1名干警参加少数民族法官培训,今后我们还将加强与湘、粤、桂三省边界瑶族地区法院的沟通交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瑶族地区法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向上力量:最是书香能致远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也是法官提升业务素养和司法能力的基本途径。古人有太多的精辟论断,昭示人们要爱读书、多读书、好读书、善读书,使读书成为生活常态。 在江永法院的班子中,副院长陈祁陵是读书修身的榜样。他家中及办公室书柜里、茶几上都码放着法学著作和经典名著。尽管平时工作很忙,但不论多忙,他都会抽时间读书、学习,并坚持笔耕不辍,先后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数百篇,被同行誉为“丰产”法官。审委会专职委员龙云峰44岁坚持参加司法考试,2015年顺利通过考试取得A证,2016年10月在湖南省中基层法院入额法官遴选刑法专业考试中以90.5分的成绩高居全市法院第1名。 在江永法院,读书修身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爱好,这种爱好散发出去,变成了一种集体的热情和追求,让整个江永法院都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江永法院已经形成了一种人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据江永法院副院长陈祁陵介绍,全院在中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攻读和取得法律硕士学位的已达10人,对于勤奋好学的干警,院里既充分保证其学习时间,还积极提供经费支持。 何志伟从西藏民族大学法学本科毕业后,考入江永法院担任书记员,之前他已通过司法考试取得C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2014、2015年何志伟两次“冲A”没有成功。但他没有气馁,到法院工作以来,他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在省市刊物上,并报考了在职研究生。2016年,他终于如愿以偿通过司考,获得A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如今,江永法院充满了活力与生机,30岁以下的青年干警现在已增加到27人,全院本科以上学历干警占到全院总人数的86.7%,青年干警司法考试通过率为100%。最近3年,江永法院共有25名干警获得“全省法院先进个人”“全市法院审判业务专家”“调解能手”“优秀法官”等称号。 “人可以创造文化,文化可以塑造人。”唐英说,“法院文化建设离不开法官这个群体,法官队伍的素质如何是法院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们正全力创建‘全国优秀法院’,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将继续突出法官的主体地位。” 清风廉韵:悉于廉泉得其源 江永县上江圩镇锦江村,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山脚至河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田峒。锦江村手工红薯粉条制作工艺已有数百年历史,这里出产的红薯粉条备受顾客青睐。每到冬季,村里就会迎来特有的“粉条加工季”,农户们把“冬闲”变成“冬忙”,手工红薯粉在村民手中加工,变身致富“金条”。 2004年9月17日,一起三死七伤重大交通事故,打破了村庄的宁静,5个完整的家庭因惨烈车祸而变得支离破碎。农用车肇事司机因未购买车辆保险又无赔付能力,致使受害家庭因遭遇急难陷入绝望无助的境地。面对这种情况,当时分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陈祁陵与承办法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一边做家属安抚工作,一边向县、镇两级党委政府以及民政部门寻求支持,先后为当事人邓华全等人解决了救助金17万元,并帮助他们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逢年过节还经常去看望慰问。 大爱无垠,江永法官倾心为民的真诚深深感动了当事人。“对方坐牢,家里又没有钱,陈院长千方百计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每年还来看望,送来救助金和慰问品,我们真的非常感谢。”邓华全的妻子邓定珠执意要将家门口晾晒的红薯粉条,送给前来慰问的法院工作人员。 陈祁陵没有忙着推脱,而是握着邓华全的手说:“制作红薯粉条时,掺些木薯淀粉会怎样?” 没等邓华全开口,邓定珠即抢过话答道:“不爽口,筋道差,不经煮。”陈祁陵接着说道:“红薯粉条怎样干燥为好?”邓华全接过话茬说:“在阳光下晒干最好。” 陈祁陵别有深意地对同行法官说道:“村里红薯粉条之所以走俏,是因为纯手工,讲信誉,见阳光,品质好。我们法官更应做到心存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不言自明,邓华全夫妻的红薯粉条又回到原地,它或将上自家餐桌,或将流入市场,发挥着它应有的价值。 “廉洁”思想自古有之,古语“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即指出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为廉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涉及公权力行使的司法文化更是重视“廉洁”。而在当今社会,“廉洁”是对法官个人品行的要求,也是司法行为的指导准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秉持了这些原则,传承了这些文化,江永法院法官队伍严格做到了恪守司法廉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把司法权关在了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运行在法制的轨道上,让司法工作在阳光下有序开展。 花开满树:天平更淬梅花香 厦门大学法学院刘连泰教授曾说:“中国法院、中国法律人,踏上了中国法院的‘文化苦旅’,这是一场强其筋骨、健其体魄的长途跋涉,唯有如此,中国法院、中国法律人才能承担‘天降大任’的历史使命。” 笔者很赞同刘教授的话,也很高兴江永法院在这场长途跋涉中选择了坚守。也许对地处偏远的江永法院来说,坚守很困难,但坚守的力量就来源于文化。 2016年10月20日,湖南高院举办的全省法院“法在身边”微视频创作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江永法院选送的《归来》《跟踪》两部微电影喜获佳绩。其中,《归来》荣获一等奖,《跟踪》荣获二等奖。 微电影《归来》聚焦社会养老问题,透过一起离奇的离婚案件所引出的一位远嫁台湾老人回乡定居的故事,展示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人民法官“善良公正、清正廉洁、司法为民”情怀。而微电影《跟踪》,则以该院多名一线法官的真实经历为题材改编而成,通过案件当事人对承办法官进行长期跟踪所发生的一连串故事,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基层法官的工作状态和满腔正义。 《归来》《跟踪》获奖,是江永法院文化建设又一次成功的探索。本次微电影创作拍摄时间紧、任务重,江永法院积极响应,精心筹划。经过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桃川法庭、研究室、办公室等多个部门的积极参与、通力合作,最终顺利成片。 自2016年8月这两部微电影在网上展播以来,无数网民都被巧妙的故事编排、江永秀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女书文化和法官清正廉洁的形象所感染,纷纷在线留言、点赞,其中《归来》获阅读量达40380次,《跟踪》获阅读量31589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耐心和勇气、坚守与执着,让江永法院人一次次尝到成功的喜悦。2016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全国优秀法院”候选对象名单,江永法院赫然在列。 正是在文化的滋养下,江永法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有理由相信,江永法院的明天定会因文化的惠泽而更加灿烂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