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7
星期六

《中国审判》2016.24 154 出版日期:2016-12-2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录法治进程 加强案例研究 建设法治国家

—评《中国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文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司法解释协调和案例指导处 石磊

    每到岁末,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就是进行年终盘点,《中国审判》杂志一如既往,适时推出了2016年度十大典型案例。这十大典型案例相对于人民法院每年判决的以千万计的案件来说,虽然只是星星点点,但却是中国法治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或象征。

    司法案例是人民法院工作成果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载体。古往今来,人们对司法案例都十分重视,尤其是其中重大、典型的司法案例,更是人们观察司法活动、评价法治进步最直观的标杆或尺度。随着司法案例发布数量的不断增多,司法案例对司法活动影响的不断增强,以及司法案例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司法案例的关注和研究热情也不断高涨。

    2016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亲自启动“法信”平台上线。“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汇聚法律知识资源和智力成果,契合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既满足了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对法律、案例、专业知识的精准化需求,有助于统一裁判尺度,促进类案同判和量刑规范化,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又可以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法律咨询、案例检索等诉讼服务和普法服务,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提高全社会对法律价值和法律制度的认识,促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016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进一步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规范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工作。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不仅是审判公开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为案例指导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权威、便利的途径。随着中国裁判文书网全新改版上线,截至2016年8月16日,网站公开的裁判文书超过2000万篇,网站访问量增长态势显著,日均访问量超过2000万次,最高日访问量达到5463万次。

    2016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司法案例研究院揭牌暨“中国司法案例网”开通仪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出席活动并讲话,对如何大力推进司法案例研究,进一步加强案例指导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这说明司法案例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步形成了崭新的工作局面。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发布指导性案例和其他参考性案例或典型案例,形成了以具有参照适用法律效力的指导性案例为统领,其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案例灵活多样、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繁荣发展的局面。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不同于一般的司法案例,具有专门的审查主体、程序和机制,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最终由最高人民法院以文件的形式统一发布,且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对于类似案件的审理,指导性案例具有参照适用的法律效力。因此可以说,指导性案例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其与司法解释一起成为人民法院指导审判并行不悖的两种重要方式。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其他途径发布的案例,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性价值,其往往更多的是从审判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研究、资料收集整理等角度选编的。还有些案例主要着眼于新闻宣传、普法教育等目的,形式灵活多样。

    近年来,《中国审判》评选的十大典型案例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是从新闻媒体、法治宣传的视角盘点了每年度人民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为总结和回顾一年来人民法院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系。总体来看,2016年评选的十大典型案例具有鲜明的特点,所选案例社会影响广泛、典型价值突出,无论对于案例指导和研究工作,还是对于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是彰显司法对于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有错必纠,有冤必反。

    临近岁末,聂树斌案终于冲破迷雾,在聂树斌被执行死刑21年后,他的家人等来了宣告无罪的结果。虽然这次正义的降临历经坎坷,等待漫长,但迟来的正义终究是正义!因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生命线,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生命尊严,奉行法治原则。聂树斌案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防止类似冤错案件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司法机关查究每一起冤错案件发生的原因,确诊法律制度的任何不足和疏漏,及时更新观念、严格约束权力、推进制度创新,以有效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的安宁。

    二是依法惩治腐败,促进廉洁政治建设。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因为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职务犯罪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根据白恩培的犯罪事实和情节,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重特大贪污受贿犯罪设立终身监禁的刑罚执行措施,是《刑法修正案(九)》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规之一。在全社会对其付诸实施的期待目光中,我们终于看到了我国适用终身监禁新规的第一案。

    白恩培案再次展现了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对于重特大贪污受贿犯罪设立终身监禁制度,可以从法律层面封堵职务犯罪官员的“赎身暗门”,避免个别贪腐官员利用减刑、假释程序逃避应有的刑罚,从而对贪腐官员形成强大震慑,警示公职人员拒腐防变,有力促进廉洁政治建设。

    三是净化网络空间,依法打击新型利用互联网犯罪。

    备受社会关注的快播公司及王欣等人网络涉黄一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判决快播公司及王欣等4名被告人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成立。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模式和人们的生活形态,在为社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一些新型犯罪非法利用的工具。

    快播涉黄案对于像快播公司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是否负有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义务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作为快播网络系统的建立者、经营者、管理者,快播公司依法应当承担网络安全管理的义务。只有共同努力净化网络空间,成为互联网发展的维护者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才能保障互联网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也才能从中获得合法稳定的收益。

    四是弘扬社会正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狼牙山五壮士”后人起诉《炎黄春秋》杂志社前执行主编洪振快侵害名誉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判决被告构成侵权,应当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后洪振快提起上诉,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质疑甚至抹黑人民英雄的言论甚嚣尘上,并通过网络得以广泛传播,影响恶劣。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革命先烈及其后人的人格尊严,也严重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情感。依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是我国现行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以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这是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任何一个公民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人民法院在办理这类案件时,应当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依法作出裁判,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制裁损辱革命先烈的不端行为,倡导社会正能量,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妥善处理涉及民生的法律争议。

    近几年,时常笼罩着大半个中国的雾霾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痛点。全国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中华环保联合会诉德州振华公司公益诉讼案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振华公司赔偿因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的损失2198.36万元,用于德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修复,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该案依法处理了超标排污行为认定、因果关系、侵权责任承担等一系列法律问题,促进了政府部门依法行使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职责,推动了排污企业向节能环保型企业转型发展,体现了我国绿色司法追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和效果。

    对于子女上学问题,相信是摆在每位父母面前的重大问题。由于当前学区房价格攀升,学区划分、教育公平权与每一个家庭利益息息相关,南京市首例因不满学区划分问题而起诉区教育局教育行政管理案一时间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该案虽然最终判决驳回原告诉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也警示我们相关政府部门,在作出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时要公开透明,广泛听取意见,严格科学论证。

    人民法院对于类似案件的审理,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依法监督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妥善处理教育、医疗等涉及民生的法律纠纷。

    六是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营造有序市场环境,促进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建设。

    大众点评诉百度等两公司不正当竞争案一审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宣判,法院判决百度赔偿大众点评323万元,驳回大众点评其他诉请。大众点评和百度地图是社会公众熟悉的网络工具,其背后的商业价值不言自明。但百度的行为违背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构成不正当竞争,这不仅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对“乔丹”商标争议行政纠纷系列案件于近日进行了公开宣判,前NBA球星迈克尔•杰弗里•乔丹对中文“乔丹”享有在先姓名权,对拼音“QIAODAN”“qiaodan”不享有姓名权。该案的判决显示出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力度在不断增强,判决结果将会对我国今后的商标注册以及商标争议案件产生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上述案件的审理,依法维护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有力地保障了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建设。

    七是积极探索新型案件的妥善处理,依法保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备受关注的全国首例因代孕引发的监护权纠纷上诉案作出宣判,判决由抚养代孕子女的母亲取得对孩子的监护权。代孕是医学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生事物,但其引发的法律问题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尚难找出解答。此案的审理虽然更多方面属于个案性质,但也彰显了人文关怀,体现了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精神。

    近日,全国首例跨国隔代探望权案获一审宣判。法院一审支持了孩子爷爷奶奶的部分诉求,使老人与孙子团聚的愿望得以实现。对祖父母探望孙子女的诉请予以保护,不仅能够满足祖父母对孙子女的关心、抚养、教育的情感需要,同时也能保护未成年孙子女的身心健康及情感需要,有利于维护家庭正常伦理,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中国审判》评选出的这些典型司法案例,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法治进步的热切期待,也展现了人民法院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认真梳理和研究典型案例,对于总结审判经验,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审判质量,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每个司法案例都记录了点滴法治进步,加强案例指导和研究,必将有力推动中国法治的发展,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