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6
星期五

《中国审判》2019.05 219 出版日期:2019-03-1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会时间

编者按

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31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在2019年两会时间,本刊特推出一组封面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报告进行详细梳理和深度解读,并密切关注代表委员的履职情况,以期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全国两会报道。


春天的答卷

代表委员热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又是一年春好处,又到一年盛会时。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犹如一趟“复兴号”,满载着全国人民的关切和期待,驶入了生机盎然的阳春三月。

 

按照大会的议程安排,3月1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当天上午8时许,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热闹非凡。身扛“长枪短炮”的中外记者、维护入场秩序的工作人员、陆续抵达会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些忙碌的身影共同构成了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午9时整,大会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随后,周强院长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报告台,正式向大会报告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4794件,审结31883件,同比分别上升22.1%和23.5%,制定司法解释22件,加强对全国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2800万件,审结、执结2516.8万件,结案标的额5.5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8.8%、10.6%和7.6%。”周强院长在报告的开篇,以一连串数据向大会汇报了人民法院2018年的主要工作。随着报告的深入,一幅描绘人民法院工作的崭新画卷徐徐展开,一幅承载司法期许的实干蓝图壮美铺陈。

 


以忠实履职服务中心大局


大会现场,周强院长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依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等7个方面切入,全面、深入地汇报了人民法院2018年各项工作。

 

“围绕中心,贴近民心,制度创新。”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协副会长方燕如此总结自己对报告的整体感受。在“围绕中心”方面,方燕对人民法院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印象颇深。

 

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在广东深圳、陕西西安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设立上海金融法院……在方燕看来,这些举措彰显了时代特色,体现了制度创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

 

方燕的感受从侧面印证了报告的特点之一:“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紧系群众所想所盼,紧贴法院改革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陈志远介绍,报告还体现了“三多”和“三新”的特点,即亮点多、数据多、经验多和体例新、案例新、附件新。

 

“今年的报告共有20页,共计1万多字,主要分为3个部分:一是2018年主要工作;二是2016年以来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情况;三是2019年工作安排。”陈志远说,“在回顾2018年工作时,报告列出了33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都体现出了一个亮点工作。”

 

“报告有亮点、有特色、有担当,真正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卷烟厂厂长刘军提到的“数据”,正是报告的又一鲜明特点。报告全文提到了110多个数据,涉及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翔实、直观地勾勒出了一幅法院工作“全景效果图”。


以执行硕果兑现庄严承诺


时光回溯到三年前,同样在全国两会的报告台上,同样面对全国人民,周强院长作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庄严承诺。如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年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5%、105.1%和71.2%,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台上,周强院长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台下,代表们凝心聚神、专注聆听。

 

报告专列一部分,单独介绍了2016年以来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情况。周强院长从“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执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执行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理解支持执行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5个方面向大会汇报了三年执行工作成果,一份凝聚着全国法院执行干警辛勤劳动和汗水的执行成绩单清晰地展现在代表们面前。

 

“三年来,广大执行干警夜以继日战斗在执行一线,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黑龙江高院执行局局长侯铁男等46名干警牺牲在执行岗位上。通过‘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攻克了一道道难题,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当周强院长讲到此处,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为之动容,雷鸣般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穹顶之下久久回响。

 

成绩属于过往,善于总结方能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周强院长说:“‘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关键在于信息化发展提供的科技支撑。”这“四个关键”道出了人民法院当初敢于承诺的底气来源,也展现了人民法院执行攻坚背后的强大支撑。

 

阶段性目标已经如期实现,那么,执行工作距离党中央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还有多远?距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哪些不足?接下来的工作路在何方?

 

“下一步,我们将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周强院长的一番话,为全国法院未来的执行工作提气鼓劲、指明方向,为人民群众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三年来,执行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甚至是历史性变化。”3月12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亮相人大记者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就“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当有媒体问及“攻坚之后,是否会回到原点”时,刘贵祥给出了坚定的答案:“肯定不会!”刘贵祥表示,人民法院利用三年时间,对几十年的执行案件进行了一次统盘清查,卸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执行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这次攻坚执行难坚持标本兼治,重视‘铺路架桥’,一边清理积案,一边坚持长效机制建设。虽然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但已经初步形成了框架,不可能回到原点。”

 

“报告的重点突出,尤其是将‘基本解决执行难’情况专列一章,回应了社会关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刘守民表示,要实现从“基本解决执行难”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转变,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并在制度上破解难题。“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破产法》,推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助力解决执行难问题。”


以法治强音回应社会关切


“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报告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鲜明态度,向全社会传递了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最强音。

 

2019年全国两会上,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重点话题。报告当天,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亮相“部长通道”,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就“司法保障产权和民营企业家权益”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当有记者问及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在司法保障产权和民营企业家权益方面的具体措施时,江必新副院长的答案是:一组“连环招”,一串“政策链”,一套“组合拳”。

 

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检讨理念政策、排查存在的问题、制定审判规范、发布典型案例、挂牌督办案件,这是一组“连环招”;快立快审、慎用强制措施、例行平等保护,这是一串“政策链”;力求全面保护、真正平等保护、实现联动保护、做到协同保护,这是一套“组合拳”。

 

“我们不仅认真复查、处理好个案,同时要建构长效机制,确保这样的案件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真正做到永续保护。”江必新副院长表示,希望经过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一个真正有效的法治环境,让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安心经营,专心发展,潜心创新。

 

报告中提到的“张文中案”,是人民法院落实党中央关于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政策的“标杆”案件,也吸引了众多代表的关注。刘守民建议,进一步加大涉产权、民营企业家权益冤错案件纠正力度,在全国法院范围内实现上下联动,并及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相关内容,在法律和制度上实现产权平等保护。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两批共计13起涉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典型案例,加大涉产权刑事申诉案件清理力度,依法审理涉产权保护国家赔偿案件,依法审理企业借贷、股权质押、互联互保等案件,规范融资渠道,同时会同全国工商联出台意见,发挥商会调解功能,及时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

 

作为一名企业界代表,湖南时代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唐纯玉深刻感受到了人民法院在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强烈使命担当。“人民法院通过法治手段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让企业一心一意创新发展,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唐纯玉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平等司法保护,关注民营企业的司法需求,特别是在规范企业融资环境、企业员工犯罪预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运用司法力量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以不变初心坚持司法为民


“报告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暖情怀;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彰显了保驾护航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彰显了服务代表、接受监督的真情实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湖南石油公司总经理黄河用“四个彰显”来形容自己对报告的感受。

 

“依法审理利用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等案件,严惩坑害老年人的犯罪行为。”“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推广车载法庭、移动背包科技法庭,让‘流动的人民法庭’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乡楠木桥村党总支部书记谭泽勇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我对报告中‘流动的人民法庭’感受颇深。”谭泽勇表示,人民法院各项司法便民利民惠民机制,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早在2013年,“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就被确定为人民法院工作主线。从立案登记制全面推开到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从依法审理涉民生案件到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从巡回审判到“指尖诉讼”,人民法院坚持改革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积极践行司法为民。

 

2018年,人民法院审结一审民事案件901.7万件,同比上升8.7%,其中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等案件111.1万件;推广河南、湖南等地法院经验,依法制裁恶意欠薪行为,帮助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95.3亿元;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81.4万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589份。

 

方燕表示,自己非常关注报告中涉及妇女、儿童、老年人、农民工群体权益保护相关内容,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

 

“报告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涉侵害儿童案件的处理力度,在社会上形成更强大的威慑力,推进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加强重点区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存在着较多的建设空白,留守儿童需要更加有力的司法保护。”刘维朝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注意到,报告提到了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强化庭审功能。“律师行业对这一改革充满期待。法庭是律师体现价值的平台,是律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实现庭审实质化,律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月春风又送暖,一朝昂首再出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人民法院将更好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份春天的答卷,你我共同见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