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0-03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荐书平台 >> 网友热荐 >> 正文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作者:陈锡喜    分类:网友热荐    阅读:27776    评论:0    发布:2015-09-06 10:20:22

内容简介:

该书辑录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理念关键词,分为形象比喻、俗文俚语和诗文引用等四个篇章、共70个词条,进行语境、语源分析,并阐述其思想内涵、现实意义与社会反响,被认为是读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读本。

今天,我们摘登此书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以之为旗帜和指针,在具体工作中落细、落小、落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建功立业。

形象比喻篇】    

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抓早抓小,有病马上治——惩治腐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在中国老百姓的语汇里,“抓早抓小,有病马上治”是常见的。比如,中国的父母讲到孩子教育问题时,总是强调要“抓早抓小”,打好基础;医生在做科普讲座时也会强调“有病马上治”,不要小病拖延成大病,贻误治疗时机。“养痈遗患”则是一个成语典故,原意为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寓意对坏人、坏事的姑息纵容,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习近平借用“抓早抓小,有病马上治”、“不能养痈遗患”这样的形象话语和成语典故,旨在说明在反腐败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上,必须提前介入,尽早干预,把工作做在前面,防微杜渐,把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说,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为小小的蚂蚁洞穴而崩溃。腐败问题也是这个道理。腐败行为的发生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是从小腐败慢慢演变为大腐败的。就其中多数人而言,在发生问题之初,倘若有人给以提醒警告,就不会“一条胡同走到黑”。在腐败分子的蜕变过程中,他们的理想信念之堤是一步步、一点点被击破的。就此而言,在反腐倡廉这一重大任务上,“抓早抓小”就很重要了。及早打牢理想信念之堤,及早修补受损堤坝上的“痈”,及早解决小问题、小毛病,就能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恶化和蔓延。 

“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不能养痈遗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工作上惩防并举的新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一方面,对于腐败分子当然是要“零容忍”,触犯法律必须受到严厉的制裁,“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让腐败分子声名扫地,付出沉重代价。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另一方面,还要建立有效的预防腐败的机制,关口前移,积极预防,惩防并举。这一点同样重要。 

“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需要有制度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堵塞制度漏洞,强化依法行政、依制度办事,不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权力尤其是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如果得不到监督,法规制度就等于一纸空文,必然带来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同时,还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提高自我修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律意识,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牢记住! >>>详细

俗文俚语篇】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锲而不舍地继续推进改革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是中国当代诗人汪国真的现代诗《山高路远》中的两句。诗歌所包含的寓意是:困难之山再高,奋进者的双脚都能将它攀登;人生之路再长,追求者的脚步都能将它丈量。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引用这一诗句,旨在向世界表达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的决心。 

当习近平以坚定的语气,向世界说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时候,正是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这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因而需要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决心。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但唯其艰难,才更需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现实问题的复杂与艰巨,要求今天的改革者更自觉地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以制度创新撬动改革大局,用制度活力推动改革进程。中国已经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中出现的难题。 

敢于对世界作出如此承诺,充分展现了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唯有自信的人,才会有执著于自己所选择道路的勇气,才会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才会在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时,绝不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坚守。 

1992年,邓小平曾在“南方谈话”中表达他的畅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也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回首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重塑,再到发展方式的转变、制度文明的涵养,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中国前进的每一步,无不得益于迎难而上,无不功成于化危为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巴厘岛坚定的中国声音,再次传递这样的信念: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实现目标的那一天。 >>>详细

【诗文引用篇】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以伟大创造能力著称于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写照 

习近平在2013年底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的讲话中,引用了《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的原文是:“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其意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要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有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革新。”所以君子无不追求极致的完善。据说“创新”一词滥觞于此。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之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开国君王成汤铭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原是说每天去除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开来则指思想的洗礼、品德的修炼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是从动态的角度强调不断革新。如果说“日新”尚且容易,“日日新”已是难能可贵,“又日新”则更难。中国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然“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创新反对因循守旧,。要求社会不断变革图强,要求为政者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更新思想观念。正是因为有这种传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少创造、创新和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他在2013年的五四讲话中曾引用这句箴言,鼓励广大青年走在创新的前列:“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当今世界,创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21世纪中国的迅猛发展,创新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习近平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仅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古以来就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伟大的创造能力;更强调当代中国需要继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陈锡喜,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等。

精彩书评:

媒体评论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多彩的语言以及驾驭语言的精湛艺术,为我们深入学习总书记的语言艺术,肃清文风中的不良习气提供了一个范本。

——教育部语用研究所研究员李行健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以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为切入点,分70个专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和要义进行了浅显易懂的解读和阐释,是很好的辅导读物。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出的很及时,对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领会其精神实质,会有很大的帮助。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