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7-27
星期六

《中国审判》2019.12 226 出版日期:2019-06-30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以为家》:这个时代的“雾都孤儿”

文 | 陈雁哲

14.jpg

电影《何以为家》里,一个瘦小的男孩在法庭上向法官公然控告自己的亲生父母。“我想起诉我父母,因为他们生下我。”究竟经历了什么,才让这个孩子说出这番话?电影叙述得很克制,像一部纪录片。影片以男孩赞恩的视角,全面地展现了他的残酷生活,用以回答他控告父母的原因。

身材瘦小的赞恩与父母、兄弟姐妹多人挤在一个破旧的阁楼里,他从未享受过父母的宠爱,反而要承受辱骂和殴打。赞恩从未踏入过学校大门,年仅12岁的他需要养家糊口,去小杂货店打零工,搬动比他身体还要重的煤气罐。作为长子,他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带着他们在街头贩卖手工果汁。

赞恩生活得很辛苦,但庆幸的是,生活的重担并未把他变得冷漠无情。相反,他总是对弟弟妹妹疼爱有加。当他发现最爱的妹妹萨哈初潮,他跑到商店为妹妹偷卫生巾,帮助妹妹隐瞒生理期,以防“被结婚”。当他得知妹妹还是要被卖给房东,以抵扣上涨的房租时,他拼尽全力想去阻止,却被母亲打倒在地,妹妹被父亲强行带走……他明白,自己的努力根本无法改变妹妹被送走的命运。生而不育,何以为家?赞恩无比失望,愤然离家出走。

独自流浪的赞恩幸运地碰到了没有身份的埃塞俄比亚黑人女工,好心的女工收留了他。白天,女工外出工作,赞恩负责照看她的婴儿尤纳斯。到了晚上,女工会带食物回来一起分享,他们彼此依靠地生活了一段没有奔波的日子,但这种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便以女工因黑户身份被捕而告终。女工被捕后,自己还是个孩子的赞恩成了婴儿的“父母”。他想方设法去照顾这个孩子,偷奶瓶、买奶粉,总是把婴儿的需求放在首位。虽然后来因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家门,但他也不离不弃,带着小婴儿开始流浪。赞恩拖着婴儿坐在由小破锅改装成的小拖车里的背影,打动了多少人心,不由让人感到辛酸:世界之大,何以为家?冷酷的现实生活,让赞恩领悟到人生原来有那么多的无能为力。他竭尽全力去努力,却发现自己还是无法养育这个婴儿。无奈之下,他听信皮条客的话,卖掉了尤纳斯。赞恩拿到400元美金后,在理发店无声地哭泣,那止不住的泪水也许有憎恨自己的难过,难过自己竟然变成他所讨厌的父母的样子。

影片中的赞恩,有着不符合他年龄的冷静和清醒。当他的父母来探监,母亲安慰他:“我又怀孕了,如果是个女孩,我会取名叫萨哈,上帝把妹妹还给你了。”赞恩站起来,冷冷地对母亲说:“你太无情了。”接着,他把母亲带来的食物扔进垃圾桶悻悻而去。因为他知道,那个未出生的孩子会延续他妹妹的悲剧命运。

赞恩最后的反抗源于得知妹妹因为过早怀孕而致死的消息,愤怒的他拿着刀子冲往杂货店,挥刀捅向了他厌恶的杂货店老板的儿子,也捅向了他所憎恨的世界……赞恩因伤人入狱被判刑5年,最终在律师支持下,他起诉了自己的父母,便出现了影片最初法庭上的一幕。

最让人心疼的是,演员赞恩将苦难经历演绎得如此习以为常,竟然不是演技,而是他的真实经历。饰演赞恩的演员是一名真名为赞恩的叙利亚难民,可以说这是他本色出演。2016年,导演拉巴基在街头发现了赞恩,并选择他出演该影片。赞恩很幸运,出演这部电影改变了他的人生。后来,赞恩一家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帮助下,在挪威开始了新的生活。但试问,能有几个处于饥饿、贫困的孩子能像赞恩那么幸运呢?

在影片的末尾,一串赞恩拍证件照的镜头令笔者印象深刻。他开始一直表情沉重,摄影师说:“微笑,赞恩,这是护照照片,不是死亡证明。”他便开怀一笑,那是影片让人温暖的一处。他笑了,观众却哭了。马雅可夫斯基曾说,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但现实却是,很多孩子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如果生活的颜色是无尽的黑暗,孩子还会感恩父母带他来到人世吗?在法庭上,赞恩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生而不养,罪莫大焉。在法庭上,有人指责赞恩的父母。法庭上的这位母亲几乎崩溃地回答:“你凭什么指责我,难道你也经历过我的人生?是啊,即便已经是这样的年代,依旧有人活不下去。”有人说,这部电影不仅在控诉赞恩的父母,也在控诉社会问题,因为他的父母也是受害者。但笔者认为,贫穷并不是最可怕的,缺乏爱才是最可怕的。影片中的黑人女工生活艰苦,但她对儿子和赞恩都给予了无限的温暖和爱。她外出工作,心里都在惦记家里的两个孩子,还偷偷带回客人残留的生日蛋糕,回家为孩子们庆生。也许正是这份让赞恩感到久违的爱,才让他日后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照看婴儿的责任。

据报道,本片导演娜丁·拉巴基非常优秀,她不仅擅长观察和思考,也很善于感染和升华,她既能拍出时髦潮流的杂志大片,也能拍到贫民窟阴沟里的宁静月色。她的电影让我们真实地看到黎巴嫩失序的社会,感受到因战乱和贫穷分崩离析的家庭悲苦。对于电影的意义,拉巴基这样说道:“我不想天真地说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变你看待这些孩子的态度,或是你看待自己生活的态度,那么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你。当千千万万的你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开始发生。”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黎巴嫩的文坛巨匠纪伯伦有首《关于孩子》的诗:“你们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他们是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这是一首写给孩子的赞歌,也是写给所有为人父母的训言。“何以为家”,真正的发问也许是“以何为家”。以爱为家,被爱滋养的孩子,即使贫穷,心中也会种下坚强、勇敢和善良的种子,这些发光的品质可以帮助孩子磨砺自己,去战胜生活的困难,最终成为一个内心强大有担当的人。愿每位父母都能成为有爱的能力的人;愿每个孩子都能被爱,被温柔以待。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