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19
星期五

《中国审判》31 185 出版日期:2017-11-0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编者按

伟大的旗帜引领前进的方向,正确的道路凝聚巨大的力量。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描绘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蓝图。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的首要政治任务。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改革举措,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有利于在人民法院工作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本期杂志继续推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报道,全面展现人民法院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开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

文 |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第六巡回法庭庭长 张述元

3.jpg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十九大举旗定向,继往开来,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境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部署和周强院长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谱写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的新篇章。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原原本本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党章等会议文件基础上,着眼学懂、弄通、做实,聚焦重点,联系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在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付诸行动上见实效。

一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全面依法治国和人民法院工作的重大进展,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在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全面依法治国迈出重大步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从革新自我入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人民法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工作主题主线和目标进一步明确,司法公开、信息化建设、破解立案难执行难、纠正冤错案件、从严治院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历史性难题成为历史,审判质量效率、队伍能力素质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不断增强。人民法院以其历史性成绩和历史性变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和奉献者。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工作取得的成就,同样是由于我们党有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把舵引航,有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走进新时代,在深化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人民法院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没有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人民法院就难以完成新的使命和任务。牢牢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领导,是人民法院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推进人民法院改革发展、建设人民法院过硬队伍的根本保证。各级人民法院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到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为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推动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持用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的主线和灵魂,从“八个明确”到“十四条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各级人民法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牢牢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深入领会其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立足新时代新情况,树牢党的理想信念,树牢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对党忠诚,为党尽责,坚决维护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权威;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深厚为民情怀,立足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改进完善司法为民的方式方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担当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立足于新时代、新职责,紧紧围绕十九大提出的基本方略、所部署的各项战略安排、重大举措,立足大局,妥善审理各类案件,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进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光辉思想,体现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法战线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中,体现在十九大报告的重大要求中,各级人民法院要结合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结合法院工作和深化司法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司法工作中去。

三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目标、新使命,奉献依法治国新时代。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确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新时代,重要的是把握历史新起点、理论新建树、发展新目标、矛盾新变化。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所表述的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贡献的阐释。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站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迈进了新时代。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十九大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要部署,为我们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蓝图,也赋予了法治部门新的职责和使命。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要充分认识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给人民法院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增强司法为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为制定党和国家新时代的大政方针和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准确把握这一论断,需要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深刻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过去,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要充分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对人民法院工作带来的影响,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工作发展不平衡、保障群众权益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跟进时代新需求,转变司法观念,改善方式方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及时高效、妥善处理每一个事关群众利益、事关长远发展的司法案件,以工匠精神和精细化的工作态度打造经得起法律、人民和历史检验的铁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敏锐把握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完善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功能,创新司法公开举措,确保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及其新举措,立足本职,提升司法审判服务保障大局的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各级人民法院要结合法院审判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其攻坚举措对司法服务保障的新需求,适时研究调整司法政策,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要在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上有所作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实施乡村振兴、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积极研究司法服务保障新举措,妥善审理此类案件。要端正司法理念,注重审判理论和审判实践相统一,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相统一,法律正义和实质正义相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让各类经济主体通过裁判结果感受到司法公正,获得发展机遇和动力。

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部署,紧密结合刑事审判工作的实际,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深入领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和社会治理的体系、手段、目标,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依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人格权、生命权、财产权。要依法严惩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推动平安中国建设。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庭审实质化,确保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充分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落实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要求,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严密防范冤错案件的发生。做好认罪认罚从宽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推进简案快审、疑案精审、宽严得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五要准确把握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大部署,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进行了部署,作出了加强统一领导的组织安排,提出了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十九大在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时指出,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五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进法院改革。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82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提出的65项改革举措全面推开,司法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新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正在形成,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司法改革中仍然存在个别地方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改革中的一些瓶颈性问题尚待解决、一些改革政策亟待完善、部分改革举措的协同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各级人民法院要不断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坚定改革定力,凝聚改革共识;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对改革的督察和评估,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动、逐级督察的工作格局,健全常态化督察机制,着力解决改革推进不到位、措施不落地的问题,确保将改革进行到底。

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巡回法庭制度,充分发挥司法改革“排头兵”和“试验田”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有利于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有利于最高人民法院本部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审理对统一法律适用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案件。巡回法庭运行三年来,完全实行司法体制改革新机制,率先实行主审法官和合议庭负责制,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实行司法行政事务的扁平化管理,创新巡回审判的方式方法,积累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已经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志性成果。进入新时代,巡回法庭要继续发挥司法改革前沿阵地的作用,积极探索审判权运行的监督机制和裁判尺度统一问题;发挥熟悉巡回区情况的优势,积极探索方便群众诉讼的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改革完善巡回法庭的综合配套保障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巡回法庭制度。

六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新进展新应用,结合法院建设实际,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保障信息化的新期待,围绕审判体系能力现代化的新需求,主动拥抱现代科技,促进现代科技与人民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推动实现人民法院工作跨越式发展。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更加准确地分析研判审判执行工作运行态势,科学分析法院人员、案件情况,促进审判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要加快推进司法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不断完善智能审判支持、庭审语音识别、文书智能纠错等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为法官办案提供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服务。推动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实现法院核心业务全部网上办理,推进信息化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全覆盖。要把软件平台的独立研发和平台融合相结合,避免“信息孤岛”;把各地分别研发和统一整合推广相结合,优化软件功能,提高资金资源配置使用效益;把软件功能升级和使用简明简易相结合,使干警能用、会用、爱用。要充分挖掘运用司法大数据,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审判业务部门和研究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各自优势,形成有效合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分析报告,为司法决策和国家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七要准确把握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人民法院工作始终,建设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民法院工作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党风廉政建设取得重大成绩。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各级人民法院要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以思想建党为引领,以组织建党为基础,以制度建党为保障,以从严管党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民法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过硬队伍建设。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警自觉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对党章意识不强、不按党章规定办事的要及时提醒,对严重违反党章规定的行为要坚决纠正,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打造“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法院队伍为目标,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严肃查处司法人员腐败问题,确保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升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