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5-12
星期一

《中国审判》30 184 出版日期:2017-10-25

   放大 缩小 默认
碧口法庭实现“指尖办案”常态化

文 罗鸿

5.jpg

>>法官利用微信办案

文县人民法院碧口法庭,位于甘肃省最南端的碧口镇,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法庭下辖三镇一乡,每年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百余件,且受案数量逐年攀升。

近年来,经济类案件不断增长,而受本地山区地形和地理位置影响,碧口法庭辖区内村落分散、人口流动较大,导致案件送达难、开庭难、执行难。一起案件的送达时间往往占据整个案件审限的三分之一。送达难导致缺席判决的案件数量剧增,缺席判决又引发执行难,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破解工作面临的问题,成为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碧口法庭尝试使用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送达、开庭、执行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受到了案件当事人的一致好评。20177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十二条就对人民法院采取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送达给予了法律上的认可。

2017215日,碧口法庭法官使用微信成功调解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了解到被告罗某某与保险公司均在四川省遂宁市,在依法邮寄送达本案相关诉讼文书后,两名被告通过手机微信提交了本案相关证据材料。针对三方当事人对本案事实无争议,承办法官考虑到两名被告参加庭审路程远,为了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在征求三方当事人同意后,建立手机微信群,在微信群主持了该案的开庭审理,并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微信同样适用于法院执行工作,有效推动解决执行难。2017731日,碧口法庭受理了一起30000元的买卖合同执行案件,与被执行人联系后,其使用微信转账功能及时向申请执行人履行了金钱给付义务。居住在陇南市武都区的申请执行人在自己家里就顺利领到了案款。

2017913日,碧口人民法庭受理了一起离婚案件,经与被告联系,了解到被告居住在范坝镇高桥村。如果是在以前,被告要来法庭领取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相关诉讼材料,然后在指定时间参加庭审,之后领取法律文书,至少要来法庭3次。9月正是农忙时节,加之从被告居住地到法庭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了解情况后,法官与被告互加微信,利用微信送达相关诉讼材料,了解案件情况;被告使用微信接收材料、配合法官了解案件情况、提交相关证据复印件,利用空闲时间就解决了为难事。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人民法院不仅要伸张公平正义,也要体现司法为民的情怀,让信息化建设方便群众诉讼。在依法保障各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快捷有效地处理矛盾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