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判》编辑委员会 日前,一段惊心动魄的视频,还原了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渝F27085”坠江事故原因:乘客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并互殴,导致车辆失控。行驶中的公交车向左偏离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事故最新调查结果甫一公布,立刻引发了一场全民热议与反思。一时间,全国多地多起类似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威胁司乘人身安全的“车闹”事件为何屡次发生?法律对此类行为是否有明确规定?涉嫌违法行为应该怎样定罪量刑?如何真正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需要加强道德文明修养。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为全社会上了一堂深刻的“道德教育课”。公民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现代社会既需要“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知礼节、知荣辱”的道德风貌。无视公共道德、置社会规则和秩序于不顾,代价是沉痛的。增强公民的道德修养,不仅是现代社会有效运行的“红绿灯”,也是社会成员在公共活动领域的“安全带”。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需要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中,冷眼旁观的教训是惨痛的,沉默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冷漠与纵容。爱因斯坦说:“世界不是毁于作恶的人,而是毁于袖手旁观的人手中。”以公交车厢为代表的公共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微缩社会、一个关系公共安全的命运共同体,其中的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全体成员,需要拒绝冷漠、弘扬正气,积极参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理性应对和劝阻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危害公共安全事件,形成全民遵守、维护公共安全底线的思维共识,从自身做起,才能共同构建更有正能量、更具安全感的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需要强化法律规范作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部分民众在法律意识方面的缺失。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也是一记“警钟”,敲响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时代强音。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案例研究院召开第十一期“案例大讲坛”,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等典型案例为样本,研讨对正在驾驶公交车的司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如何认定法律责任,如何预防、规制以及立法完善等问题。与此同时,人民法院宣判多起拉拽公交司机案表明,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法律从不缺位。 生命没有归零重来的机会。正如重庆市公安局官方发布的《警情通报》所言:“十五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教训极其惨痛。愿逝者安息,生者警醒。”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增强公民心中的安全感,是人民法院服务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力量。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树立鲜明导向,以法律规范积极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