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5-08
星期三

直播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图文直播:最高人民法院将举办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例会制度五周年主题活动

开始时间:2014-10-11 09:00

直播摘要:从2006年9月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自2009年5月开始实施新闻发布月度例会制度,从2014年的4月份开始,在月度例会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月度新闻通气会制度,每个月至少两次向媒体通报法院工作的情况、通报典型案例的情况。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是对2009年5月以来实行新闻发布例会制度五年工作情况作工作总结和梳理。同时这五年也是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进的过程,借此对全国法院新闻发布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作一个梳理和评价。

文字实录
【孙军工:】
  各位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孙军工:】
  欢迎大家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参加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例会制度五周年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同志有: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沈德咏常务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景汉朝院长。这次活动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中央新闻宣传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中央机关有关单位新闻发言人代表、各级人民法院的新闻发言人代表、新闻传媒专家学者、知名媒体人、影响力媒体代表、新闻媒体记者140余人参加这次活动。
【孙军工:】
  今天活动的主题是“五年,在路上”。从2006年9月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自2009年5月开始实施新闻发布月度例会制度,从2014年的4月份开始,我们又在月度例会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月度新闻通气会制度,每个月至少两次向媒体通报法院工作的情况、通报典型案例的情况。这次活动的重点主要是对2009年5月以来实行新闻发布例会制度五年工作情况作工作总结和梳理。同时这五年也是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进的过程,我们也想借这个活动对全国法院新闻发布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作一个梳理和评价。
【孙军工:】
  这次活动的议程有五项:一是观看视频短片“在路上”;二是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代表与大家见面;三是请参加活动的代表发言;四是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信息传播策划专家聘任仪式;五是请周强院长作重要讲话。
【孙军工:】
  下面开始第一项议程,首先请看新闻局制作的一部视频短片《五年,在路上》。(播放视频)
【孙军工:】
  相信通过刚才这段10分钟左右的视频短片,使大家对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五年来的工作有了一个简要的了解和回顾。这五年,在最高法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媒体朋友们的帮助关心下,我们的新闻发布工作取得了一点的进展,但是离社会受众的需求,离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特别是新闻媒体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会继续努力,所以今天我们借这个机会系统的公布全国法院系统新闻发言人的数据信息,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名录 略)
【孙军工:】
  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国法院中,最高人民法院、31家高级人民法院、383家中级人民法院、2580家基层人民法院,共2995家法院设立了新闻发言人3281人,其中最高人民法院1人,各高级人民法院51人,各中级人民法院445人,各基层人民法院2784人。这些新闻发言人的信息资料还将在中国法院网上公布,请大家与我们的新闻发言人保持联系,获得人民法院工作信息。
【孙军工:】
  为了使大家对地方法院新闻发布工作有直观的了解,今天活动中我们专门邀请了6位地方三级法院的新闻发言人代表请他们登台和大家见面,大家欢迎。这6位地方法院新闻发言人分别是:今天,我们请来6位各级人民法院的新闻发言人代表与大家见面,他们分别是: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宇先同志、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童晓宁同志、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赵兴武同志、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刘延杰同志、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范君同志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曹洁同志。
【孙军工:】
  我们邀请其中三位发言人做简短致辞,首先请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宇先同志发言。
【李宇先:】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我是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宇先。近年来湖南省一些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新闻发言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做好新闻发布工作,提高司法传播、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今天有幸作为高级人民法院的新闻发言人的代表,在这里我郑重承诺对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我们将充分发挥新闻发布制度的作用,确保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知情权。谢谢大家。
【孙军工:】
  下面请山东济南中院的新闻发言人刘延杰同志发言。
【刘延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媒体朋友们,我是济南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去年薄熙来一案即由我担任该案新闻发言人,该案的庭审受到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共有100多家媒体来到济南。庭审五年,济南中院召开了9次新闻发布会,从数量和频次上都创造了人民法院新闻发布的历史。每次站在新闻发布会台上,望着台下众多的媒体,我都深深的感觉到自己虽然只是一个中级法院的新闻发言人,但是却代表着中国司法的形象,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必须要尽职尽责、不辱使命。近年来,全国中级法院受理的各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多,特别是大要案的增多,使中级法院新闻发布工作更加任务繁重,我作为中级法院的新闻发言人必须牢记自身所要承担的职责和历史使命,充分发挥新闻发布这个平台的作用,更好地展示人民法院的风采。谢谢。
【孙军工:】
  下面请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范君同志发言。
【范君:】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媒体朋友们,我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范君。去年被告人李某某等们强奸一案的审理过程中,我作为新闻发言人可能给大家留下了一点印象,今天这里代表广大基层法院的新闻发言人发言感到非常荣幸。基层法院承担了全国80%以上案件的审理工作,最贴近民众、最反映民情,及时有效地回应百姓关切,积极主动地传播司法理念,基层法院承担了重要的职责。作为新闻发言人,我将通过我的工作及时总结区域纠纷的热点,梳理归纳事关民生的矛盾难点,发现和挖掘有利于和谐建设的审判亮点,宣传纠纷解决机制的新特点,主动适应新媒体新环境的要求,做好基层发源于媒体的桥梁与群众的纽带,尽心竭力不辱使命,更好地展现基层法官追求正义、直系百姓得失、公正司法、服务诉讼群众的良好形象。谢谢。
【孙军工:】
  谢谢三位同志的发言,随着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数据信息的公布和6位地方法院发言人代表的亮相和致辞,应当说一定意义上标志着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出具规模,但事实上的说,我和我在法院系统的发言人同事一样大多是半路出家,从法官的岗位上转行做新闻发言人,我们在此前的学习经历当中没有一个专业的新闻发言人技巧的培训和训练。但是五年新闻发布例会的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坚持用心去沟通,带着感情去发布我们的信息,就一定能够赢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这一点,五年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深信不疑,所以我愿意和我在法院系统的新闻发言人同事们一道继续勉励前行,无怨无悔。谢谢大家。
【孙军工:】
  参加这次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嘉宾很多,我们考虑到时间关系,专门安排了8位嘉宾作为与会嘉宾的代表发表致辞,首先请客国务院新闻办一局的郭卫民局长致辞。
【郭卫民:】
  尊敬的周强院长,各位领导、同事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例会制度实施五周年的活动。刚才我和大家一起观看了介绍法院系统新闻发布工作成就的视频短片,聆听了高法新闻发言人和基层新闻发言人代表的介绍,很感振奋、很受鼓舞,尤其是看到了法院系统新闻发布工作走过的光辉历程,可喜可贺。今天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安排时间举行高法新闻发布例会实施五周年活动,周强院长和两位副院长和法院系统的很多同志都亲临现场参加,这充分体现了法院系统对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视,这种重视和投入也是法院新闻发布工作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
【郭卫民:】
  近年来,高法紧紧围绕法院系统的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发布活动,而且主动作为,不断地创新发布形式,包括开通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利用全媒体新闻发布进行直播等等。应该说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效果。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文件,并且建立完善新闻发布的例会制度,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好评。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由公布了3000多名法院新闻发言人的名单和联系方式,这是法院系统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又一重要进展。可以说高法新闻发布工作走在前列,也将为其他部委和地方推进新闻发布制度提供好的经验和做法。
【郭卫民:】
  高法的新闻发布工作的进展也是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展的一个代表和缩影。近年来我国新 闻发布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三个层次的党委、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并不断向基层和企事业单位延伸,各地方各部门大都配备了一新闻发言人,设立了专门的工作机 构,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新闻发布活动,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主动的开展新闻发布,已经 成为各地各部门的普遍做法。但是也要看到新闻发布工作发展存在不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距离党和国家事业的快速发展,距离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还有较大的距离,需要我们加把劲 来努力推进,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郭卫民:】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进一步做好新闻发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应该说中央的 要求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新闻发布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责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作为负 责指导协调我国新闻发布工作的部门,国务院新闻办将和各部门、各地方一道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新 闻发布制度建设,着力提升新闻发布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好新闻发布平台,努力使新闻发布在传递 党和政府声音,回应社会关切,增强我们国家国际话语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务院新闻办也将 为大家继续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好支持和帮助。
【郭卫民:】
  新闻发布在路上,新闻发布一直在前行。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新闻发布工作取得新的更 大的进展。谢谢大家!
【孙军工:】
  下面有请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洪磊:】
  各位院长,新闻界的朋友们,我们的同行,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参加高法的这项活动 ,首先向高法在过去五年发布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我向周强院长汇报,我 从一个旁观者来看高法的有关发布工作,我觉得有三个鲜明特点:
【洪磊:】
  第一,高法的新闻发布工作紧紧围绕着我们国家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司法公正这样一些重大的政治理念进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国内民众,对于中国司法制度的建设给予了很高的关注。从国际上讲,中国司法制度的建设是中国政治文明推进一个重要的标志。作为有中 国特色的司法体制,我们在这个领域现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绩。怎么样向国际社会来介绍我们在这个领域重要的进展,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探索。在高法的新闻发布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现在社会也面临着多重的交替、转换、过度,面临的社会难题也非常大。社会公众对于司法公正的期待与日俱增。高法的新闻发布工作围绕着社会的重大关切及时地进行回应,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洪磊:】
  第二,高法的新闻发布工作体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国家担当。现在处在转型的阶段,处在国际社会重要的关注期,我们的工作从很大程度来讲具有比较大的难度。高法的新闻发布工作怎么样把我国的司法进程介绍好,把我国的社会民心凝聚好,在这些方面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从刚才我们看到的介绍可以看出高法的新闻发布工作直面国际社会的重大关切、直面中国社会的重大关注。把我们希望对外介绍的,公众关心、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破解,让国际社会知道中国社会将进一步推进司法公正的这样一颗定心丸,让国际社会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将进一步透明化,中国社会将变得更加公正,这样一个重要的信号。
【洪磊:】
  第三,高法发布工作紧跟时代潮流。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尽管它起步只有五年,但是现在采用的一些手段,很好地破解了中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打通关系的要害,它的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与公众的互动、与国际社会的互动。无论是把我们的公众请到高法来,我们的发言人出来和他们见面,还是把外国驻华大使、外国驻京记者请到高法来,这些办法非常好地体现了现代新闻发布制度的要领要加强沟通中国社会、国际社会。此外我们的发布制度大量运用了现代新闻传播的手段,对于中国社会的通达性、对于国际社会的通达性都提高了一个新水平。
【洪磊:】
  我们作为旁观的同行,确实要对高法新闻发布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表示我们衷心地祝贺。政府发言人制度正像郭卫民局长介绍的,已经经历了十年或者说三十年时间。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设是从30年前起步,从国家总体推进发言人机制建设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在十年前启动推进的。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都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进程当中,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体现中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要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2.0或者3.0的阶段。国际社会更多地要从我们的新闻发布工作中探究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我们要有信心、也要有决心向国际社会和国内公众交出一份满意答案,这项工作在新的历史进程当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艰辛,我们愿意和高法的同志们一起来做好我们的工作,为这项工作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孙军工:】
  下面有请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主任温红彦同志发言。
【温红彦:】
  尊敬的周强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非常荣幸能代表中央新闻单位在这里发言。在此,我向全国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例会制度实施五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最高法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于五年前将新闻发布经常化、例会化、制度化,不仅有力推动了法制公开、司法公正,回应了社会关切,实现了司法与舆论的良好互动,而且向国内外展现了中国司法越发透明、越发自信、越发开放的精神风貌。我们记得五年来几乎所有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司法解释出台以后都是由最高法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介绍。中国司法机关在审判、执行方面很多有益的新举措新探索媒体都是从最高法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社会关注的疑难复杂的案件,法律试用、司法制度改革进展等等也都是通过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得到回应的。社会越关注,发布越及时,解读越全面。2013年以来最高法新闻发布会例会呈现了许多新亮点,发布的内容含金量更大,发布的形式更加丰富。比如周强长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期间,在媒体采访区接受媒体集体采访,这开启了重大会议同时举行发布会的先河,不仅更便捷,而且使发布主题更丰富,关注度更高,传播力更强。我们记得周院长在那次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说1%的错案对当事人来说就是100%的不公平。这句话通过媒体传遍了全国全世界,也非常令人振奋。
【温红彦:】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例会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工作的制度化。比如从刚才发布的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的数据来看,3000多名新闻发言人对司法公开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得司法更加透明,使我们解读和刊发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比如人民日报由此刊发了从“热点案件审判看中国司法走向”一文引起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也受到了周强院长的充分肯定。
【温红彦:】
  五年来人民日报社把报道好最高法每个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及时准确生动解决发布会的内容作为政法新闻宣传报道日常工作抓实抓好。报道最高法新闻发布会已经成为我们跟踪司法动态、传播法律知识、培育法制信仰的有效途径。从最高法新闻发布会介绍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中获得的选题线索,深入基层采访了关注法院执行难系列报道、硬措施“亮剑”治老赖这一系列报道反响都非常好,也得到了最高法领导的肯定批示。最高法新闻发布会介绍《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网络诽谤案件司法解释》后,我们立即组织报道,深入浅出进行了解读,如今“地沟油”最高可判死刑,“谣言转发500次”可定罪已经成为一种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法律知识在广泛传播。
【温红彦:】
  今天的总结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关注支持参与最高法新闻发布会和全国法院的各项司法公开新闻报道工作,向国内外传播更强的公正司法之音。
【温红彦:】
  今天的会议主题是“五年,在路上”。的确梦有多远路就有多长,维护司法公正我们有共同的使命和担当,推动司法公开,我们应该永远在路上。谢谢大家!
【孙军工:】
  下面我们有请央视著名评论员白岩松先生发言。
【白岩松:】
  各位院长、各标,就是要追求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那一刻开始我就在想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在这样的历史进程当中,法律既是手段更是目标。公开同样对于法律建设来说,既是手段也同样是目标啊。我想再隔30年到50年的时候,可能大家更会意识到今天中国的法律人在面临着怎样的一种更重大的历史担当,因为成为未来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我们正是建设者,而公开恰恰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位朋友,其实今天站在这里既有应邀出席的背景,也要应要出席的心情。没有公开就没有公平,今天站在这里说,我的内心格外的不平静,其实没有公开就没有公平不仅仅对于中国司法来说是这样,对于目前中国来说都是这样的。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型,经济上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我们每个人正在由老百姓向公民转型。最重要的这个国家要由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这个转型集中的标志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新目
【白岩松:】
  去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的一个提案是希望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和全国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定期每个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很高兴去年10月份看到国务院下文了,当然可能跟我的提案没有关系。把它制度化了,新闻发布会必须进行,我是既高兴又不满足,高兴的是制度终于建立了,不满足的是最低限是三个月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以这个为背景来看,最高人民法院过去五年时间一共召开97次新闻发布会,意味着一个月开1.5次新闻发布会,而且还要多一点。从今年4月份开始已经变成了一个月固定要召开两次。我想这样清晰的数字不仅仅记载着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制度自身的前进,更为中国的新闻发布打了一个样,如果从历史进程来说又开了一个好头。
【白岩松:】
  某种角度大家觉得新闻就是批评完成一种建设,其实当做得好的时候,迅速肯定也是新闻的职责和建设。在这儿我特别想要给周强院长,所有院长以及孙军工作为具体执行者我要鞠躬来表达我内心的尊敬。相信全国很多新闻发言人非常羡慕孙军工和你的同行,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一方面需要制度本身的保障,另外在中国急需要领导的重视,两手都要握两手都要爱,这一点要对高院在新闻发布上的实践和数字上体现出的开明衷心地表示感谢,希望更多的单位和领导的制度都能像这儿一样。
【白岩松:】
  最后再说一点小小建议。其实这个建议媒体一定不要理解成针对最高法院新闻发布来说,不是,最高法院新闻发布工作做的非常好,他们抢头条的能力极强,他们抢头条的能力就是用公开完成的,但是对于全国很多基层的新闻发布制度以及现在很多政府新闻发言的时候,我可以说很多,但是把它们浓缩成三条半:智商很高情商太低、概念太多故事太少、宏观太多细节太少。这三点浓缩下来的标志是什么?当情商不高的时候,意味着对社会整个情绪和整个社会大家的心理了解不足,因此有时候会产生冒犯,情商会成为未来中国执政者应该越来越看中的东西,执政如果仅靠智商而缺乏情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撕裂和冲突,情商应该成为现代国家的治理能力的标志。而故事是全世界通用的一种沟通方式,细节意味着公信力,没有细节就没有公信力,概念是不会制造公信力的,只有细节会制造。如果再加上半个,现在的新闻发布制度语言和文字能力越发强了,以前探讨有没有的问题,今后探讨的是好不好,而是针对效果。我们过分依赖于语言和文字,但是高院这个新闻发布会都可以用大屏幕拍很多东西,我们如何更立体化,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把图片、照片、PPT、声音等多种手段变成更有公信力的细节,中国的新闻制度将迈向新的台阶。
【白岩松:】
  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高院的开明和自己努力的实践,因为他们既是给予社会的人,同时也是得到的人,他们得到了社会更多的尊重。其实开明开放公开、信息透明,将会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尊重和支持,所以要谢谢你们。
【孙军工:】
  谢谢,下面我们有请凤凰卫视杜平先生发言。
【杜平:】
  各位早上好。周院长,谢谢你的邀请,还有新闻局的同志。我一直关心最高法院的新闻发布会。刚才看到过去五年的总结,更加全面一点。为什么现在更加关心法制方面的东西。过去30年,中国人,全世界人关心的事情都是中国经济,未来30年全世界都会关心中国的法制。或者四中全会以后,我想最高法院或者周院长肯定会成为国际媒体的焦点。作为首席大法官,他的公正、他的素质、他的水平会体现中国现代的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今天为什么说在新闻发布这方面,如果做得更好的话,那会使得媒体、国际对中国形象的看法,以及整个中国法治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目标相互之间都相辅相成。所以在这个场合,我们觉得实质上跟整个中国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的。中国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治理方面,从法治着手,从公平正义着手,这才是最大的发展方向。未来关注中国的事情也会涉及到很多的分歧、争端,社会的动荡,社会的混乱。最高法院在这方面所作所为,以及新闻局发言对外公布的形象,就会影响到中国人民自己的感受,也会影响到国际舆论的感受。而国际舆论的反应,反过来也会影响中国媒体和中国公众对中国法治的感觉。所以未来,周院长的责任实在太大。
【杜平:】
  刚才周院长会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提到几个例子,让我感觉到现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那么大的案件,全世界的媒体都用怀疑的目光和质疑的目光看待的时候,其实我当时有点提心吊胆,本来大家关注在案件本身,然后新闻发布的事情可能会引起更多问题,但是没有,一切处理的非常好。这让我们在海外或者在境外的人感到非常欣慰。第二最高法院本身是社会的仲裁者,公平的体现者,新闻媒体发布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该体现舆论的仲裁者,各种各样的舆论都有,国内国外的,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体的等等方面对一个案件的评论和观感完全不一样。所以最高法院也好,还是各级法院的发言人,他们发言所应该起到的作用就是一言九鼎,对的就是对,错的就是错,正确的就是正确,好的就是好,这就是体现我们法制的权威,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和他的内容和方式就能够体现我们国家法制的权威。
【杜平:】
  最后简单讲,再次感谢,十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中国的各级政府对待媒体的关注程度不应该过去那样管媒体,应该更多的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今天我们被善待,但是要善用就必须给我们更多的资源和信息,让我们知道法院工作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问题上不要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不知道、那个不知道,在评来评去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差错。将来我们也会善待最高法院,也会善用最高法院给我们提供的信息。谢谢周院长,谢谢各位。
【孙军工:】
  下面有请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的胡泳教授发言。
【胡泳:】
  尊敬的周强院长,各位嘉宾,非常荣幸在这里作为学界的代表致辞。
【胡泳:】
  刚才在会前看到关于五年新闻发布制度的回顾,其中我印象最深一句话实际上是这一句,是“推进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我们其实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实行法院公开的原则?有什么道理。因为公众对法院系统的信心和司法行政理解的完整性,它是由法院的开放性以及它全面吸引社会关注所培育的。这个东西需要法院自己培育。法院公开的目标有四个:第一,维持有效证据的过程。因为我们查明纷争的事实而进行调查收集证据的过度是诉讼得以进行的必要程序,是决定法院裁判是非曲直的关键之一,也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利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证据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们看到18世纪英国著名的社会改革家、法学家、哲学家边沁讲证据是正义的基础。审判应该公开、犯罪证据应该公开,以便获取社会唯一制约手段的舆论能够约束强力和欲望,这句话是《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的一句话。
【胡泳:】
  第二,确保一支执法公正,并且对社会所信奉的价值观保持敏感的法官队伍。我们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处于很强的主要地位。刚才白岩松讲到情商问题,法官是不是对社会价值观保持敏感非常重要。我研究新媒体,新媒体中有一个著名例子,2006年的彭宇案,从前后法院的进退失据就可以看出法官对于社会情绪、对于社会价值观是不敏感的,就导致这个事情有点像一个病灶,它不断在中国舆论场上发酵,它郁结在我们的心中。甚至有人说彭宇案造成中华文明的倒退,老人在大街上摔打没有人敢扶。其实这里有很多情况不为外界所了解。南京政法委后来披露彭宇的确撞了老人,问题关键是鼓楼区法院的判决书上是根据人性恶的推断,认为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的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达之后,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并没有做这样的选择,因此他推断他的行为和情理相悖。
【胡泳:】
  我们知道这在舆论场上,这经常会以一个特别突出的情况被所有的网民所认知,因为法官有一句著名的话叫“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送他去医院。”这还是第一步,就是我们对社会价值观不敏感。第二步更糟糕的这个案件最后私下调解。本来可以通过对于前面整个掌握的很多情况,比如当庭的质证、适用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在一审判决已经引起轩然大波,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二审法院谨小慎微,做了大量调解工作,最终双方当事人以调解结案。导致了彭宇案的真相,中国民众不清楚。因此一直有人就这个问题对法院进行质疑。所以非常遗憾,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对于社会价值观不够敏感不够关切的反例。
【胡泳:】
  第三,要促进民众形成共同的认识。法院在伸张正义方面,就是在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如果有罪进行合理刑罚方面,要保持一致性。法律规定说得很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所以如果从老百姓的角度讲,人民群众会将同一类型的刑事民事案件放在一起比较,这是非常正常的行为。他一定会比较为什么这样的案子在这个地方这样判,另外一个地方那样判。在法律上有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实际上如果这个一致性不能够保持,不能解决当前法律适用统一性的问题,法律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并且司法人员的执法是否公平公正,会在比较思维中出现问题。
【胡泳:】
  第四,法院公开的第四个重要理由,它可以提供持续的机会让社会各界了解法院司法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实际法律在法庭上的日常运用会如何直接影响到每个个体身上。当然整个原则的背后有一种核心的理念,法院应当接受公众的审视和批评。刚才举的边沁的例子,是普通法的基石,边沁说的非常清楚“公开性是正义的灵魂,没有公开性就没有正义,在秘密性的黑暗中,阴险的利益会和各式各样的邪恶会自由的大行其道,只有当公开性有其合适的位置,才能对司法的不公形成制约,因此公开性是对努力工作的最有力鞭策,是对不当行为的最有效的抵制,它使得法官在审判时保持法官的形象。”我们是大陆法,我们回到中国现实当中,现在中国有关司法最大的问题是老百姓对司法腐败不满。要遏制腐败,就需要把司法活动向当事人公开,向社会公开。我理解就是“以公开促公正”。这样最后的结果就导致,如果现在各级法院能够坚持司法公开的原则,能够持之以恒的把新闻发布制度,把让人民群众走进法院的制度,让法院的各项活动定期、定时的向中国人也向外国人公布,如果能坚持,最后法院会完成两个角色,第一个角色是教育者,告诉社会公众法院、司法系统是怎么运行的。美国著名的大法官不伦戴斯说过“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政府都是最有说服力的教员”。第二个角色,刚才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的非常清楚就是一定要成为沟通者。第一要成为教员,第二要成为沟通者。如果不沟通,不简单是形象或者公信力的问题,更加重要的在于这些东西如果不沟通,那么公众的注视就不存在,正义就可能成为看不见的。因此你自己本身的工作就会受到最大的阻碍。
【胡泳:】
  最后期望最高法院领导下的全国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能够很好地完成第一做一个教员,第二做一个沟通者,谢谢大家。
【孙军工:】
  下面请澎湃新闻总编辑李鑫同志发言。
【李鑫:】
  尊敬的周院长,各位领导、各位媒体同行很荣幸代表澎湃新闻团队参加这次活动,我这次来是带着任务来的,来之前找了我们十几位法制报的记者专门聊了一次,因为他们一直在一线采访,他们的感受最深,对最近五年特别是去年开始自上而下推的司法公开特别有感触,我们聊下来以后总结了两个变化和四点建议,受他们的委托向周院长汇报和各位同行交流。
【李鑫:】
  最高法大力推进的司法公开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舆论和司法的关系。在许多年前我们做法制报道最大的感受是司法报道特别难采访,特别难突破,采访起来受委屈比较多。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从现在最高法推动司法公开以后大家觉得变化很大。第二个变化,我们媒体和法院系统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互相融合。不仅是媒体感受到,法院系统、宣传系统也感受到这个变化。可能以后包括话语系统,创新表达方面都有一些变化的要求。
【李鑫:】
  我们还有四点建议。一是建议丰富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设置,更加注重对重要司法问题的回应,更加关注大案要案,包括社会热点案件,这样使发布会能够接地气,能够使媒体和公众获得更多的司法信息。二是希望最高法推动各省高院和各中级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新闻发布例会制度。我们感觉最高法院可以对地方法院的相关工作作出评介,并且将新闻发布情况纳入相关考核,敦促推动地方法院及时向社会发布重要司法信息,回应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正当关切。三是希望变单向的信息发布为双向的互动性的司法公开。希望最高法和高级法院的领导可以更多的“触网”,可以通过直接方式与媒体和网民进行沟通。四是进一步加强和新闻媒体的合作,开放类似互联网媒体或新兴媒体,参与法院的新闻发布和司法信息公开的的机制,扩大参与。
【李鑫:】
  澎湃新闻有一支比较专业的法律报道团队,希望能够有机会跟最高法展开合作,共同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贡献。
【孙军工:】
  有请香港南华早报记者翟琦发言。
【翟琦:】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谈谈自己作为一名一线工作者所感受的新闻和司法宣传工作。值此新闻发布例会制度实施五周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各位一线跑口记者对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所有为新闻发布会、司法公开作出大力推动的诸位表示衷心地感谢和敬意。虽然也做了很多年新闻,我本人是2013年开始参加最高人民法院的新闻发布会。第一次走进这栋大楼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我脑海里一直在想这是真的吗?我作为境外媒体的一名记者真的可以参加这样一个新闻发布会。可是现在一年多之后,回头看作为外媒从业者,我可以参加新闻发布会,这本身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新一届领导以及新闻局负责人在发布会例会制度上所做的这样一种尝试以及充分的自信,这也让我在过去一年多来以记者的身份,通过新闻发布会的渠道目睹了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公开上的大踏步前进。高密度的新闻发布会做到了及时有效地反馈社会需要了解的信息,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动的审判流程公开、审判文书和执行信息的公开,都积极有效的加强了大众对司法裁判的社会监督,促进了公正司法。在一系列的组合拳之下,大家对最高法院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这一切也在今年年初全国人大表决票数上得到了最好一次体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无疑也是给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各位的勋章,在座各位记者同仁都曾经在凌晨一两点钟的时候才收到新闻局工作人员发来的短信,熬夜甚至带病为我们提供工作上的便利。
【翟琦:】
  过去一年来,一些发布会选择在外省法院举办,我们因此也常常会看到工作人员在现场辛苦协调,很多时候他们一次次的奔波就是为了让记者不用奔波,能在匆忙之间吃上一顿热乎饭。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辛勤的付出,最高人民法院的新闻发布工作才能在各部委中不仅以量更能以质占领领先的地位,也有效帮助国内乃至国外渴望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来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的法治建设。
【翟琦:】
  一系列的新闻发布会以及司法公开的举措,让我更好地了解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因此对各位工作人员怀有深深的敬意。信息的透明以及大型敏感案件的公开审理都表明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们有信心和勇气化解公众的疑惑,树立司法公信力。这些大量的实践表明司法公开随着公开的程度越高,社会的信服程度也会更高,留给外界所炒作空间也会越小。我记得,薄熙来案公开审理的时候,很多国际媒体同行以为这也就是一天一个形式就结束了,结果整个庭审的透明度,每天两场新闻发布会的规范性都颠覆了整个外界对中国司法的理解,庭审的最后几天,一名外国记者同行跟我讲,这场庭审的细致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如果早知道是这样一个规范的庭审,我就会多带几套衣服了,最后到换洗的衣服都已经没有了。
【翟琦:】
  这些事情也说明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更好地善用新闻发布会制度,加大庭审公开的力度和范围,不仅可以让国内人民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甚至可以让国际社会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中国司法人的努力、开放和进步。
【翟琦:】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在路上”,而作为在路上携手同行的一分子,我深深理解在路上每一步前行背后的不易。最后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再次感谢最高人民法院对新闻发布会制度的辛苦付出,感谢你们对司法公开作出的艰难努力。作为一名旁观者真诚地祝愿最高人民法院能够在依法治国的大形势下把握时机,走向司法公开更辉煌的明天。
【孙军工:】
  感谢以上8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你们对最高法院和全国法院新闻发布工作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的充分肯定,我们会认真总结,提炼出精炼的经验,继续发扬光大。你们对我们的工作从大的环节到小的细节提出的建设性各种意见,我们也会认真研究尽快地把它转化成提升新闻发布工作能力和水平具体的举措,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更高水平的新闻发布工作的面貌,再次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检验。
【孙军工:】
  下面要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信息传播策划专家的颁证聘任仪式,以下的环节由最高人民法院的沈德咏常务副院长来主持。大家欢迎。
【沈德咏:】
  各位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同志们:
【沈德咏:】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人民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提升司法公开特别是新闻发布水平尤为关键。为进一步做好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新闻传播专家学者、知名媒体人、影响力媒体中聘请30位人士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信息传播策划专家。下面举行专家聘任仪式,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周强同志为各位专家颁发聘书。
【导播:】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周强同志向各位专家颁发了聘书。
【沈德咏:】
  刚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周强同志向各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希望各位专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为提高人民法院司法信息传播能力和水平出谋划策、献计出力。
【沈德咏:】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周强院长发表重要讲话。
【周强:】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导播:】
  周强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
【沈德咏:】
  刚才,周强院长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国法院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今天,3000余位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名录的公布,标志着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和新闻发布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各级法院要以此为契机,把新闻发布和司法公开工作推向深入,要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新闻发布例会制度,通过及时全面的新闻发布回应公众关切;要进一步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增强人民法院新闻发布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吸引力;要进一步提高为媒体记者服务的能力,加强沟通协作,凝聚共识,共同促进法治建设。
【沈德咏:】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为人民法院工作建言献策,感谢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关心支持人民法院工作。我们将与大家共同努力,以更高水平的新闻发布,更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迎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